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使命?

本节介绍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创新都意味着一种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要对企业负责,企业也要对社会负责,责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那么,在这其中,创新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经典学习

一个中国制造的鼠标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24美元,其中品牌可以赚10美元,渠道可以赚8美元,中国的制造商只能赚0.30美元。

我们生产出口一张DVD 32美元,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而制造成本是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到1美元的血汗钱。

世界上有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每个品牌的价值都超过100亿美元,但我们公司不在这100个品牌中。

一位浙江商人说:“出口一件小家电能赚不到10美元,而外国企业一年仅专利使用费就能收几百万美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建立自己的品牌,这就迫使我们的产品始终处于国际市场价值链的低端。即使制造能力不断提高,我们仍然无法获得高额利润。

没有自主创新,我们的企业只能充当别人的“产品组装车间”。我们可以制造很多产品的核心技术部件,但我们无法创造。我们只能把大量高额专利费拱手相让,只获得很少的利润提成。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甚至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成长。

所以,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需要创造超常的财富,这就需要有超常含金量的自主创新。

场景演练

青岛海信集团是一家以自主创新为己任的企业。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重任,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5年7月2日,当“信芯”彩电在青岛海信集团孵化时,中国彩电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这一骄人成绩的背后,是1600个日日夜夜的艰辛探索和海信人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

海信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打造这颗“中国心”?2005年以前,海信彩电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00万台。每年制定生产计划时,购买原材料“集成电路”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这笔支出都是给国外企业的,因为没有别的办法,海信没有芯片,中国企业也没有芯片。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彩电企业68家,实际年产量为7328.8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但是,这7000万台电视机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全部是进口的。

据商务部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中国芯片进口额就高达262亿美元。2003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额为41.67亿美元,贸易逆差340亿美元,超过当年255亿美元的全国贸易顺差。

近两年,芯片的贸易逆差年均增长60%,芯片已经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最大的出口商品。

所以,无论是从自身考虑,还是从中国市场考虑,一个小小的芯片不仅可以使自己免受人的困扰,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扩大海信的发展,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意识到,要打造一颗属于中国人的彩电“心脏”。

为此,海信在2000年成立了“ASIC设计院”。经过四年的自主研发,2005年2月,我们终于制造出了一款完全可以替代国际同类产品的芯片,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数万台搭载“欣欣”的海信电视已经上市。海信计划在更大规模的海信电视上用自己的芯片替代国外的芯片。

海信以自主创新为自己开拓了一个潜在市场,并开始快速盈利。

友情提醒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个人的发展仍然需要创新。创新是一项持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