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勋的发明创造
从事药理研究近30年,在同事的配合下,建立了一系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药理实验指标和方法,如:首次建立了冠心病痰瘀证病证结合模型和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通过用自体血栓进行冠状动脉介入的小型猪和狗的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电刺激猪和狗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诱导的心肌梗塞模型、在单独的心脏缺血后控制再灌注流量的大鼠模型和疾病动物模型的准临床研究。 中药对心脑血管系统影响的测试方法和指标研究: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模型研究: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药效学模型和指标研究: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实验模型和指标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肾衰竭和慢性肝纤维化的实验模型及指标观察: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复制:系统性红斑狼疮、外科溃疡、脂肪肝药效学试验设计等。,这些试验方法多为国内首次建立或首次用于中医药研究。
我在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学习期间,首次发现并研究了控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流量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临床冠状动脉再通后的心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在美国药理学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一年半内完成7篇科研论文,其中6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分别是《美国药理学杂志》、《欧洲药理学杂志》、《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杂志》和《细胞与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它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赞扬。
在国内首次提出中药复方“指示性药代动力学”的概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活性物质指示性药代动力学探索性研究”顺利完成。首次完整地进行了中药复方不同有效部位的血液色谱分析,分析了血液中检测到的并经数学模型拟合的16指示化学成分的时变规律,并同步比较和关联了药效指标的变化。从药代动力学角度探讨中药复方的科学合理配伍,为中药复方配伍应用的方法学和理论合理性研究做出有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