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不造车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又相信余承东了。
编辑?|?李国正
出品?|?邦宁工作室
余承东,在风口浪尖,再一次展现了大嘴的特点。
4月1日,华为董事总经理、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并发表演讲,不仅分享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布局和思考,还回应了近期热议的“华为不造车”禁令。
余承东表示,华为坚持不造车,但智选模式下有很多合作车企,包括天籁、奇瑞、江淮等。如果每个公司做不同的品牌,单独做零售营销会很麻烦。因此,华为应该推动问问天下的生态联盟,尝试推出“华为问问天下”的生态品牌。
然而,3月31日,华为创始人兼CEO任发布内部文件,重申“华为不造车”。文件还对华为标识在汽车设计中的曝光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车辆宣传和外观中不能使用“华为/华为”字样。
谈到公司下发的文件,余承东在百人会上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音:“结果这两天我们公司说要把‘华为’撤了,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我们公司的一些领导有不同意见。”
演讲前21小时,在华为心声社区,余承东对华为三年前首次正式宣布不造车做出了新的回复。语气中充满了不情愿:“这个时代变了,只会让我们更艰难!”
在近20分钟的发言中,余承东虽然语气轻松,但夹杂着一些无奈和委屈,这也反映出华为目前面临困境。
“过去两年,因为制裁,我们退出了很多合作。以前奔驰、大众、特斯拉都选择了我们。因为制裁,(大家)慢慢退出了。”
“在新汽车公司中,李想和李斌今天也在这里。我相信他们不太可能理智地选择华为...传统车企中,怕丢魂的不会选择我们。”
演讲的最后,余承东语气有些沉重,重申了之前多次提到的愿望:“希望我们也能做到商业闭环,生存发展。”
01.
很难成为另一个博世。
华为一直看好汽车赛道。2022年,其R&D在这一领域的投资甚至超过了一些汽车公司。
在2022年财报中,关于汽车业务的投资,华为表示,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共投资约206亿元,R&D人员多达7000人。2022年,华为汽车业务相关研发支出超过6543.8+003亿元,业务间接涉及超过1万人。
从财报来看,高投入低收益是其汽车业务的主要特点。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20.77亿元,仅占华为总营收6423亿元的0.3%。
为此,余承东在今年的百人会论坛上感叹:“我们想成为汽车领域另一个像博世或者大陆那样的供应商,但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个条件似乎是站不住脚的。”
在他看来,华为没有涉及博世和中国大陆制造的刹车、转向等自动化标准化零部件,而是做了软件、算法、云、芯片等智能化增量。这些产品很难像标准化零部件一样大规模销售,需要和车厂深度介入,不断升级迭代OTA版本。
华为也尝试与车企深度合作,做了一个华为Inside(HI)解决方案模型供车企选择,但效果并不理想。余承东自嘲道:“有了HI车型,和我们合作的厂商有三家,现在长安基本只有奥威达。"
受美国制裁影响,华为这两年退出了与很多企业的合作,也失去了很多在汽车领域发展壮大的机会,尤其是在智能网联领域。以前华为在通信方面进步很大,主流厂商都找它合作,主要是车联网的T-BOX和电源模块。
余承东也一一列举:“奔驰和大众,包括特斯拉和一些美国公司,都选择了我们。在智能网络领域,我们过去是最大最强的。”他一点也不害怕使用极端的词语。
如今,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制裁的影响下,欧美和日本的企业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要的智能供应商,所以华为只能把目光投向中国。
但是,国内车企的态度似乎不太好。余承东沿袭一贯的大嘴风格,直接叫出了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新车公司里,李想和李斌今天都在。我相信他们不太可能理智的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不会因为市值、控制点等方面选择我们。”
余承东转而上市传统车企,说结局还是不好:“谁会选择我们?传统车企?传统车企中,怕丢魂的不会选择我们,这(让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是华为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业务闭环。余承东坦言:“如此巨大的投资,如果搭载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汽车不能大量销售,(华为)将无法实现业务闭环。”
02.
生态联盟的本质不变。
实现业务闭环,智选模式是华为目前的最优方案。余承东希望华为用更好、更多的能力帮助其紧密合作的OEM厂商共赢。
在他看来,传统主机厂有很好的整车产能和基础能力,包括工厂、供应链和制造能力。华为在这些方面并不擅长。华为的优势在智能化、电气化、网络化。核心是软件驱动。
余承东认为,这些恰恰是OEM厂商不擅长的。“与原始设备制造商一起,我们可以实现强有力的合作。只有帮助合作伙伴成功,才能间接成功。”
但就是这个模式让余承东火了。
余承东表示,智选模式下有很多合作车企。如果每个公司做不同的品牌,单独做零售营销会很麻烦。因此,华为要开展问天下生态联盟,推出“华为问天下”生态品牌。
今年3月初,AITO汽车开始在多个平台的宣传中使用“华为问世界”的logo。随后,“华为问世界”的logo被贴在华为线下门店的AITO车体上,线下渠道也将其作为重点宣传用语,以凸显华为的优势地位。
AITO汽车的做法让很多网友质疑“华为不造车”的概念。质疑声越来越大,势必对华为自身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于是,3月31日,华为内部发文让店家撤下“华为”。同一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在业绩会访谈中提到,严禁滥用华为品牌,不能把华为品牌放在汽车品牌前面,不能把华为作为汽车品牌。
据媒体报道,目前华为门店确实已经开始拆除“华为问天下”的相关资料。多家门店导购员表示,以后会改变销售话术,强调“华为赋能车厂”,而不是“这是华为的车”。
余承东对此似乎并不认同。在论坛上,他试图解释“华为不做汽车”的理念与生态联盟并不冲突。“我们一直坚持这种(无车)理念。我们希望华为成为一个生态平台,让消费者可以选择不被迷惑。”
他补充道:“无论如何,我们想要推动的生态联盟的本质没有改变。未来,智选模式下的几个合作伙伴依然会携手共建生态联盟,产品不会冲突,比如SUV、轿车、MPV。我们会充分利用车厂的产能资源,每一个都不会浪费。”
3月31日晚20点,余承东还去了华为的员工交流论坛——心声社区。三年前,华为正式宣布“不造车”,并留下两条消息:“过几年大家就明白了,留给时间来检验吧!”“对于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余承东也说:“过几年再来吧!”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员工站出来为余承东“站台”,并在他们的留言下欢呼。两条留言下,支持余承东的员工比例更高。
为了消除误解,华为再次重申不会造车。徐志军表示,华为上午刚刚发布了一个决议文件(31),决议有效期五年。“前三年不造车的决议快到期了,我们再发一个五年的决议。华为的战略没有变,我们不造车。”
& ltimg src = "/app image-1080-w 1/mapi/news/2023/04/02/2 f2f 7 f 528
本文来自邦宁工作室,浩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