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福克斯HBT能否通过采用华为的“激光雷达”开启智能驾驶的新时代?
65438+2月21日,华为首次向公众正式发布汽车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日,ARCFOX extreme fox HBT谍照曝光,该车型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三大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智能电动车。
要知道,Xpeng Motors在广州车展的时候,就宣布2021生产的车型将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搭载1激光雷达,而ARCFOX polar fox HBT搭载了三部激光雷达。除了3部96线车级激光雷达,还有6部毫米波雷达,12摄像头,13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计算能力352Tops的华为芯片,每秒352万亿次的计算能力。
然而,马斯克一直是激光雷达的“失败者”。他已经在公开场合diss lidar n次了。早在2015,他就曾经说过,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激光雷达没有意义,没有必要。去年,马斯克再次表示:“激光雷达就像人身上的一堆附录。阑尾本身的存在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它长了一堆,那就可笑了。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公司都可能以死亡告终。”这可能也是他肖鹏从远处说话的原因。
那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激光雷达会在汽车圈引起如此大的关注,甚至让车企们议论纷纷,频频发声?“上激光雷达”是高级智能汽车的标准吗?而一直宣称不造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封杀激光雷达新赛道?
事实上,是否有必要搭载激光雷达一直是自动驾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为了实现自动驾驶,环境感知极其重要,相当于汽车的“眼睛”。目前包括车载毫米波雷达、车载激光雷达、车载超声波雷达等雷达传感器,以及车载摄像头等视觉传感器。
简单来说,汽车要想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必然离不开激光雷达对周围环境的感知。马斯克之所以一直不看好激光雷达,主要是因为目前激光雷达的成本对于追求极致成本控制、快速将前沿技术商业化的特斯拉来说太高了,而且还有替代方案,也就是视觉处理方案。图像传感器可以高帧率、高分辨率获取周围复杂的环境信息,价格便宜,但图像质量受环境亮度影响较大。
激光雷达可以360度探测和测量所有物体,并使用点云数据建立周围环境的3D模型。与相机相比,激光雷达不仅能看到物体,还能知道物体的距离。
目前市场上有4线、8线、16激光雷达。线,32?行,64?行数越多,检测结果就越准确。激光雷达上车,在单个组件性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最大的区别在于数量。就像以前大家的手机基本只有一个摄像头,现在有3 ~ 4个手机,分别负责长焦、近焦、广角的处理。激光雷达车的数量是一样的,数量不同安全系数会不同。
据了解,华为目前有单、双、三种激光雷达配置方案。极狐HBT采用了华为最先进的三激光雷达配置方案,可实现300度视角,优于肖鹏的预测。它将携带1-2个激光雷达模型。
众所周知,中国的驾驶场景非常复杂,尤其是在市区。极狐HBT需要扫描整个区域,尤其是汽车两侧,以满足市区+高速公路+公园的全场景需求。比如在转弯场景中,如果网的角度不够高、不够宽或者不够宽,但是扫描距离短,实际上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一个激光雷达就能满足标准的高速,但一旦进入市区,路况变得更加复杂,就需要两个甚至更多。
立志于“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很早就嗅到了“激光雷达”的市场,早在2016就开始研发激光雷达产品。华为的lidar团队前期走访了大量顶尖车企,听取了对lidar产品的需求,寻找产业链上的厂商。经过半年的研究,方向很明确:做一款高性能、车级、量产的车型。
基于这样的定位,lidar团队启动了“爬北坡战略”。所谓“爬北坡”,来源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难度大于南坡。华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前置乘用车的量产,而没有选择从传统的旋转式机械激光雷达切入。前者要困难得多。
众所周知,激光雷达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很多领域都需要光机电的深度融合。得益于ICT领域光学设计、信号处理、整机工程的长期积累,华为重构了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扫描仪。
当然,满足性能只是车载激光雷达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车载激光雷达,还有很多可靠性问题。过去几年,华为车载激光雷达完成了产品场景需求定义、开发设计,在测试验证、制造验证方面有了充分的积累。
华为对激光雷达的期待是:“希望把激光雷达带到每一辆汽车上,开启智能驾驶新时代。”
事实上,成本一直是制约激光雷达普及的主要原因。由于国外科技公司的长期垄断,配备激光雷达的汽车价格居高不下,普通消费者几乎负担不起,这种趋势也正在被扭转。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介绍,华为有10000人在做激光雷达,他们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开发出来?100线激光雷达,并在未来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到200美元(约?1390元),甚至100美元(约?695元)。?
而在今年发布的新一代奔驰作为该车的发明者?在S级上,激光雷达也成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硬件:它配备了5个毫米波雷达,1前视双目相机,6个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高阶自动驾驶方面,还在车头配备了1激光雷达,实现L3级自动驾驶。汽车发明家的执着也向汽车圈传递了一个信号:无论是作为主传感器,还是作为安全冗余备份,激光雷达都将是智能汽车实现L3及以上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
前段时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宣布将联手华为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在其公布的长安方舟架构中,将保留36个传感器,包括5个激光雷达。
显然,各大车企已经争先恐后地选择“用激光雷达上车”。作为激光雷达的早期采用者,ARCFOX Extreme Fox HBT公司正在开拓国内激光雷达汽车市场。与此同时,率先进入市场的华为也在尝试打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典范。
毫无疑问,激光雷达正逐渐成为整个新能源和高水平自动驾驶行业的热点。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重现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在车载动力电池领域的地位,为中国汽车工业在无人驾驶领域争取一席之地,在自动驾驶领域先行一步,在全自动驾驶领域进一步探索。
文/闫嘉博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