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乐园四问:翻包和“双标”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搞“双标”,欧美却带不动亚洲?
近日,被告“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自带食物”登上微博热搜榜。
迪士尼在全世界有六个公园。据媒体报道,欧美迪士尼没有禁止食用的相关规定。上海迪士尼开园之初,并没有严格规定自带食物。2017 165438+10月15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新增规定:“不得携带下列物品入园:食品;酒精饮料;600毫升以上的非酒精饮料……”
2065438+2009年初,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大三学生小王携带零食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检查,被拦下。小王认为园方制定的规则不合法,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将上海迪士尼乐园告上法庭。
去年,迪士尼也因儿童票优惠政策的“双重标准”被家长刘德民起诉。事情的起因是刚满10的女儿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玩,却因为身高超过规定标准被要求加买门票。刘德民认为,按身高标准收取入园费是不合理的,而迪士尼以儿童年龄为标准制定其他五个公园的入园优惠政策,并采用上海公园的身高标准。这是典型的“双标”模式,是歧视性政策。
“这不是赤裸裸的歧视吗?”有网友说。小王的指导律师、上海志俊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迪士尼乐园的“双重标准”做法涉嫌歧视亚洲地区。
北京紫淦律师事务所文化体育法律部主任魏宜林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食品的规定是单方面限制消费者权利的霸王条款。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二问:为什么强制翻包,如何保护游客隐私?
售货亭后面的公共标志
带着一大包寿司、面包等食物,一家四口只能站在安检边上,狼吞虎咽尽可能多的食物。父亲边吃边叹气,说第一次来世外桃源不知道不许吃饭的规矩。地铁口刚买的食物扔掉太浪费了。
“你为什么翻我的包?这侵犯了我的个人隐私。”一名游客表示强烈不满,因为他带着几袋面包无法进入下一次安检。工作人员只是机械地回答:这是我们的规定,请配合。另一名同行游客拍下该图片,被工作人员盯着并反复强调侵犯了其肖像权,要求游客打开图片,删除相关内容。
在安检现场翻找
游客在安检口吃刚买的食物。
邱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为防止游客自带食品而检查游客包的做法,涉嫌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什么时候可以搜索?“如果怀疑消费者包里有其他东西,可以先报警,让警察依职权搜查;第二,可以查。安检是一种扫描,但不是搜查,不是开包。上海迪士尼打开游客的包,一个一个地看着他们。"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侮辱、诽谤消费者,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三问:为了公园的卫生,禁止带食物吗?公园里卖的食物没有味道?
4月23日,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小王诉上海迪士尼乐园一案开庭审理。据媒体报道,在法庭上,被告辩称,消费者可能将有特殊气味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带入公园,随意丢弃垃圾。这一条款是基于维护公园的公共健康和安全。
对此,邱认为可以设立更多的垃圾箱来引导游客等等。不能因为游客增加了公园的保洁负担,就对游客强加条件。
有网民指出,“迪士尼坚持这种做法,很可能不是出于所谓的健康考虑,而是寻求利益最大化。因为健康担忧根本不值一驳,迪士尼卖的是自己的饮食,也会产生垃圾”;“不这么做的最好解释是,在公园里卖高价饮食更赚钱。”
餐车食品价格矿泉水10元一瓶。
三明治从80到85元不等。
在公园的餐厅,许多游客正在用餐,一个面包的价格从25元到35元不等,蝴蝶酥30元,三明治套餐从80元到85元不等,慕思蛋糕58元从108元不等。
对于消费者对上海迪士尼乐园乐园餐食价格偏高的质疑,中消协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董认为,经营者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其自主权是有条件的。“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定价及其成本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暴利?二是自主定价是否影响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四问:谁来纠正迪士尼的“双重标准”行为?谁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并检查行李”的问题已经发酵数日,消费者呼吁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回应。
针对消费者维权,有律师建议,由于经营者损害了许多不特定的消费者,而不仅仅是小王,相关的消费者保护组织可以发起公益诉讼。
魏宜林说,2065438+200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判决“不得自带酒水、包间最低消费”条款无效。希望上海迪士尼的诉讼能推动相关主管部门确认“禁止外卖食品饮料”等条款的无效性。
魏宜林指出,具体的监管细节,比如安检,各地区对此类公共场所的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监管规定。但是在实施细则中,对于这种霸王条款或者一些不合理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责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原题为《关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四个问题:翻包和“双标”,为什么?! ",知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