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鸟巢奥林匹克体育场有哪些功能?
很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都形容它是一个由65438+万人容量的体育场用树枝般的钢网编织而成的温暖鸟巢!用来养育和照顾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框架,看起来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它的灰色矿物般的钢网上覆盖着透明的薄膜材料,其中包含一个卡其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镂空的技术,陶瓷的线条,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的光辉和热情与最先进的现代钢结构设计完美融合。
整个建筑由一个巨大的网状结构连接,内部没有柱子。看台是一个完整的碗形,没有任何遮挡,像一个巨大的容器,给球场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这种均匀连续的圆环也会给观众最好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奋感,激励运动员更快、更高、更强地冲刺。在这里,人们真正被赋予了中心地位。
更别出心裁的是,“鸟巢”将整个体育场的室外地形略微抬高,在地形下放置了许多附属设施,不仅避免了地下开挖所消耗的巨额投资,还在室外广场边缘缓缓降落,根据情况在热身场地搭建2000个露天座位,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再次节省投资。
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评价说,这座建筑没有多余的处理,任何事物都因其功能而有形象,建筑形式和结构细节自然统一。
评审团和其他许多建筑专家一致认为,“鸟巢”不仅将为2008年奥运会设立一个独特的历史性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并将为21世纪中国和世界建筑的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设计建造“鸟巢”并不容易,要让“鸟巢”在未来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是难上加难。据介绍,节俭办奥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鸟巢”设计之初和深化设计过程中一直贯穿始终。在满足奥运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根据要求,鸟巢有65438+万个座位,其中8万个是永久的,另外2万个是奥运会期间临时增加的。
在此基础上,将“鸟巢”的功能与周边地区的未来定位乃至整个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根据既定的规划方案,“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将成为集体育比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市民活动中心。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将成为人们长期参观和旅游的热点。同时,在“鸟巢”的设计和建设中,在场地和空间的多功能性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除了能够承担开闭幕式和体育比赛外,还将满足健身、商务、会展、演出等多种需求,为“后奥运发展”的成功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将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尚德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落户“鸟巢”,将清洁环保的太阳能发电与国家体育场融为一体,不仅是北京奥运三大主题的绝佳体现,也为推动绿色能源的使用,有效控制和减少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太阳能发电系统由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独家提供给国家体育场。安装在国家体育场12主通道上,总投资100万人民币,总容量130 kW,将是国家体育场供电的良好补充。
补充:
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91000人坐在一个体育场里看比赛。如何增加他们的舒适度?
“鸟巢”的中国设计师经过多次论证,借用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模拟方法,对“鸟巢”观众厅的热舒适性和风舒适性进行模拟分析。可以精确模拟“鸟巢”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模拟91000人同时观看比赛时的自然通风,计算出每个区域观众能感受到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在图纸上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现在“鸟巢”的所有通风设施都是根据这种模拟分析对国外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和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上看台还是下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座位,都能享受到自然的光线和风力,达到更好的舒适度。
华工的设计师和国家队主教练李永波、丹琳、张宁等球员对话,问他们,哪个比赛场馆设计完全符合羽毛球的要求,让人找不出毛病?大家都说我真的不记得了。这也难怪,目前世界上能举办比赛的高水平场馆,几乎没有一个是专门为羽毛球比赛设计的。
没有先例可参考,只好靠中国人自己想办法。
经过多次论证,决定采用观众席下送风的空调设计,即在观众席内增加一个空调送风风道,让凉风从观众座位下吹出。每两个座位下有三个直径为13cm的出风口,整个体育馆有10000多个这样的出风口。
这种设计有两个优点:首先,它降低了风速。风速与出气管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如果把一个出风口“分解”成65438万多个出风口,风速当然会小。其次,避免了空调风向对赛场上运动员的影响。一般体育馆空调的送风管在屋顶,风从上面吹下来,然后吹向四面八方的观众。在从上方转向侧面的过程中,冷空气会形成涡旋气流,影响羽毛球的飞行路线。现在出风口设计在观众下方,回风口设计在观众两层之间,避免了旋涡气流。
座下送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体育馆的观众席下面,其实是观众聚集大厅,里面有卫生间、休息室和很多功能用房,空调管道要穿过这些房间。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独特的外观要求建筑不能太高。如果屋顶加了管道,这些房间的使用空间会变得更小,更何况这些房间的功能不同,本身就需要不同的管道。为了避免打开送风管道,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中国设计师反复修改。和原来的图纸相比,最终的设计方案几乎把所有的房间都搬走了。
我们不仅在空调上下了功夫,就连每个门的位置都考虑得很周到。在原图上,为了方便疏散,休息厅的门和观众的门是相对的。后来有专家提出,如果游戏过程中同时打开两扇门,会形成直通流,影响游戏。设计师马上做了修改,错开了门的位置。
经过各种改进,现在羽毛球馆的风速可以控制在0.2米/秒以下,完全符合国际羽联的要求。除了保证运动员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竞技水平,还能保证观众的舒适度——观众席内的温度在25℃到27℃之间,赛场内的温度在26℃到28℃之间。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功解决了困扰国际羽坛多年的“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