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用双离合,弃用AT变速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搭载AT变速箱的车型越来越少了。近日有消息称,本月底长安逸动PLUS将推出1.6L CVT车型,就连搭载爱信6AT的老搭档也增加了CVT变速箱版本。不难看出,目前在售的逸动PLUS 1.6L自然吸气的动力版只有手动变速箱和爱信6AT两种组合。新增CVT版本后,受影响最大的车辆不言而喻就是搭载爱信6AT的车辆。虽然被誉为丰富的产品线,但其弱化对AT版本依赖的意图还是相当明显的。

虽然AT变速箱可以承受大扭矩,质量稳定性和换挡冲击普遍优于双离合变速箱,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型逐渐退出AT阵营?本期我们就从成本、技术、竞争等角度来谈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型抛弃AT变速箱。

成本水平

对于绝大多数亲民车型来说,成本会是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有的车型甚至还要注意发动机罩的塑料盖和隔音棉的成本,更别说几千的变速箱差价了,简直就是到嘴的烧鹅腿。AT变速箱的高成本并不是厂家的漫天要价。AT变速箱中不仅有液力变矩器,还有很多行星齿轮组合,再加上相应的电磁阀和传感器,各种零件组合在一起,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相比之下,机构更简单的双离合变速箱和CVT变速箱在制造和成本上都要复杂得多。对于一些不懂车的消费者来说,变速箱只能分为自动和手动,不知道自动变速箱采取什么形式,也不知道产品特点。在这个前提下,AT变速箱的高成本是吃力不讨好的。一些汽车制造商通过改用成本更低的变速箱来降低整车成本。这样做,无论是降低官方指导价,从而增加车型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是获取更丰厚的利润,都对车企非常有利。

技术水平

如前所述,AT变速箱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复杂,涉及的技术问题甚至比造一台发动机还难。更重要的是,在研发复杂的前提下,AT变速箱的技术专利仍然掌握在ZF、爱信等主流厂商手中。要想生产出像样的AT变速箱,要么必须支付高额专利费,要么就要费尽心思绕过所有的技术专利。

但是对于普通车企来说,自主研发AT变速箱的技术途径没有那么多,交专利费研发AT变速箱也不划算。正是以上限制,使得我们自主品牌车企大力发展电动车,或者改用技术壁垒更少的双离合和CVT变速箱。

竞争水平

丰田和大众是目前世界上两大汽车巨头。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大众研发双离合变速箱之前,很多车型都是从日本爱信采购的。这正是问题所在。爱信不仅是变速箱领域的头部玩家,更重要的是丰田控制了其22.2%的股权,这对大众在竞争对手中控制传动系统是相当致命的。

一方面,在丰田和爱信的合作中,丰田可以比其他车企更占优势。不仅购买成本可以有一个“内部价格”,而且在早期搭载爱信变速箱的车型中,丰田车型的默契匹配度也优于大众车型。这种神秘感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问题也出现在其他使用爱信变速箱的品牌上。即使主机厂把这个AT变速箱调好了,你卖的再差,购买成本也不会降低。你卖的再好也受限于爱信变速箱的供货,自动挡车型的销量严重受限于传动系统供应商。这两种情况在自主品牌起步阶段尤为明显。现在有很多有能力的主流自主品牌,也在模仿当年的大众,开始研发自己的双离合变速箱,以摆脱AT变速箱的竞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