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技术是如何工作的?

自去年冬天以来,中国许多城市雾霾天气频发。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陕西省的Xi、咸阳等关中地区也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健康。如何治理雾霾天气也成为了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雾霾不是美丽的陕西,建设美丽的陕西要从让人们呼吸到新鲜干净的空气开始。省气象局的一份数据显示,近年来Xi雾霾天气频发,是由气候特征、地形结构、社会发展、人为因素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关中地区雾霾现象严重,与其特殊的地理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关中地区北部有秦岭山脉和陕北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气流阻塞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小,容易出现静风和频繁逆温,导致高空温度比低空高,对雾霾消散非常不利。如果能在城市发展之初充分考虑Xi安的地理气候特点,在布局上进行合理规划,将有效防止雾霾天气的发生。做好城市布局规划是防治雾霾天气的关键第一步。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模过大,大气扩散不好,工业区和生产区混杂,污染高度集中。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总结了关中地区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当务之急是摸清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特征,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比如城市核心区应该有多大,布局如何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大型工矿企业应该建在哪里。“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很难改变,但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避开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根据Xi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做好规划,为城市发展提出科学的意见。”张对说道。针对整个关中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xi建筑科技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的张承中教授认为,目前陕西省大力治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i安地区,其他地区相对薄弱。关中地区作为我国三大雾区之一,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要深入研究咸阳、渭南、铜川等地,搞清楚污染源的光谱关系,以及周边地区对关中地区的影响。从而构建关中地区生态区的划分,并对规划、布局乃至产业规模提出建设性意见。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源。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燃煤、扬尘等。陕西省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其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为主,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较多。推动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空间巨大。陕西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在煤炭、化工、石油、新材料、新技术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如果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治理大气雾霾将非常有利。例如,陕西省水泥生产规模为6000万吨,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关中地区。据统计,关中地区水泥行业颗粒物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41%,仅次于燃煤锅炉。Xi建筑科技大学院士徐德龙生产的高固比水泥,改变了燃料通风方式,使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比传统生产工艺可降低60%至70%。“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尾气治理,其污染浓度可以控制在20%,领先国际水平。如果类似技术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应用,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张对说道。科技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突破口。据统计,机动车尾气排放占PM2.5的20%至25%,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其中,油品质量差是罪魁祸首。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汽油硫含量比欧盟等发达国家高15倍。Xi安现有机动车1.5万余辆,预计2015年翻一番,尾气排放量将大幅增加。治理尾气污染,首要的是油品升级。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石油冶炼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的技术研究。此外,从尾气中极细污染物的监测,到替代燃料汽车、在用柴油车、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净化部件的尾气排放,都需要持续开展技术研究,确定针对关中地区的技术指南和行业标准。燃煤排放的细颗粒物是我国北方空气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冬季占细颗粒物的20%至25%。据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规划所所长陈洁介绍,目前热电企业虽然对颗粒物排放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但去除率较低,细颗粒物排放量仍然较大。同时,我国燃煤锅炉除尘脱硫分开处理,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最终排污口进行全面监控。“我们正在努力解决关键问题,并希望开发一套有效的综合管理技术。”科学统筹措施远离雾霾天气近年来,陕西省在治理大气污染、研发推广节能减排产品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在紧迫的现实面前,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仍有差距。特别是在综合运用科技手段、税收金融手段、法律手段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天厚过滤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是陕西省生产柴油净化系列产品的科技型企业。其环保产品已获得99项国家专利和33项注册商标,广泛应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生产系统。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出台政策,以政府投资70%、渔民投资30%的方式鼓励渔民使用柴油净化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技术在陕西省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其他省份。“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急需政府的支持。市场拓展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科研示范项目提供财政补贴,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降低成本,开发经济实用的技术。”张向建议道。1952伦敦雾霾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大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1968之后,英国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法案,对各类尾气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细节、标准要求、体系完备性等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张呼吁,“科技要投入,管理政策也要跟上。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治理雾霾天气,让人们呼吸到新鲜干净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