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什么能一步步成长?
腾讯也是。
(深圳南山区科技园腾讯新总部大楼)
也有童鞋对腾讯的创新能力表示不屑。腾讯不是只会抄袭吗?
如果你看到的就这些,我只能冷笑三声问你:
一个出生在坎坷之地,没有父亲,没有党的关怀,没有北大清华水草的滋养的企业,是如何在十五年内做到千亿美元市值,跻身全球四大互联网公司与四大行规模比肩的?如果抄袭可以,为什么不抄呢?
好了,事不宜迟,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5年前,看看腾讯的创新之路。
1,QQ是怎么打败ICQ的?
ICQ诞生于1996,瞬间风靡全球。到1998,这个软件已经垄断了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这一年,ICQ嫁入豪门,成为美国最大的互联网集团AOL的资产。它既富有又受欢迎,其地位不可动摇。
从65438年到0999年,QQ上线,只有创始人马和张之洞两个员工住在深圳的一个民房里,花了半年时间做研发。
这个时候的QQ还很粗糙,但是中文界面让QQ迅速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如果是这样,QQ不可能后来居上,因为此时市场上已经诞生了一批同类型的通讯软件:PICQ、TICQ、GICQ、新浪寻呼、雅虎即时通讯...
凭借以下一系列创新技术,QQ迅速成为同类型软件中的佼佼者-
首先,ICQ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客户端。一旦用户用另一台电脑登录,过去添加的好友就消失了,而QQ的用户信息都存储在云服务器上,你可以在任何终端登录聊天。
其次,ICQ只能在朋友在线的时候聊天。QQ首创离线消息发送功能,隐身登录功能,可以随意选择聊天对象,还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化头像。
第三,ICQ受益于为企业定制的即时通讯软件,而QQ则坚持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服务来寻求商业化机会。
可以说,QQ的成功在于它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QQ和ICQ的根本区别在于互联网概念和软件概念的区别。
互联网概念打败软件概念,这不就是时下最流行的概念吗?但是在15年之前,马克就已经意识到了。
市场永远是聪明的,他只把回报献给用户体验最好的创新产品:到2000年,QQ已经成为即时通讯市场的王者。
2.QQ群是怎么打败聊天室的?
在QQ兴起的时代,上网=聊天室+新浪新闻+邮箱。最著名的聊天室是新浪、网易、碧海银沙等。高峰时,网易聊天室一个房间就有上万人在线。网络上流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故事,就发生在聊天室里,多少人在网络上遇见了“翩翩起舞”的梦想。
一切都过去了。
聊天室的没落在于陌生人之间的用户关系不稳定,而QQ创新的QQ群可以自行查看聊天记录、定义好友姓名,将QQ从早期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真正的用户关系。
此时美国AOL网络集团的市值达到6543.8美元+0.63亿美元。巅峰时期其AIM即时通讯软件集成了ICQ的功能,还推出了聊天室的功能,拥有2000万用户。
但是AIM软件和AOL聊天室的功能是分离的,这使得AOL聊天室只是一个和陌生人聊天的工具。而且,使用这两个软件的服务还是要收费的:登录AOL聊天室,你要每月支付19.95美元的费用。现在看来,这真的很蠢,很不可思议,但是在那个软件为王的时代,这是那么的自然。
美国社交网站MySpace 2003年上线,脸书2004年才上线,比2002年推出的QQ群晚了1-2年。可以说,世界上第一个取得商业成功的社交网络不是FACEBOOK,而是腾讯的QQ群。
2002年8月发布的新版QQ增加了QQ群功能、好友手机绑定、摄像头绑定、云端服务器存储的手机通讯录,以及手机数据中好友手机类别、品牌、型号等新信息。这些功能让QQ迅速转型为真正的社交网络平台,QQ号也成为了人们的网上身份证。
2003年后,QQ推出了QQ秀图片、群相册、QQ空间等功能,不断深化和满足用户潜在的社交需求,保持了旺盛的人气。
3.QQTM是怎么打败MSN的?
MSN1999开通即时通讯服务,依靠微软雄厚的资本和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捆绑,到2001,已经击败AOL,成为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平台。
到2003年,MSN拥有3亿用户,几乎在除中国以外的所有重要市场都位居第一。
这一年,野心勃勃的MSN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与QQ的对决。凭借免费捆绑策略,高富帅的品牌形象、强大的hotmail邮箱和MSN新闻网站服务迅速在商务通讯市场占领了一块地盘。
此时的腾讯,形势岌岌可危:QQ秀刚刚上线,但尚未实现盈利,人才匮乏。为了生存,它一直在卖身融资:40%的股份卖给了海外投资者,换来了200万美元的薪酬,而国内投资者根本不愿意买。
2003年,腾讯推出企业版QQTM,正面迎战MSN。此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完善细致的用户体验,高端用户的心一点一点地得到了恢复:
UDP模式传输文件更快,文件断点续传,文件可直接拖放到窗口,文件夹可共享,截屏可截图,好友可分组,聊天记录可备份和快速查询,短信可交换,视频会议可召开,网络硬盘可软键盘密码保护,个人名片可使用。
这一系列的技术创新都是QQ率先推出的,MSN要么效仿,要么没有。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白领的工作交流工具已经悄悄换回了QQ,MSN也悄悄成了没人关注的跑龙套。
4.QQ游戏是怎么打败联众的?
2003年,联众是全球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其创始人包乔岳是UCDOS的开发者,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最早的技术巨头。
联众最辉煌的时刻,拥有2亿注册用户,15万月活跃用户,60万同时在线用户,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架设服务器。这种规模似乎不可动摇。
2003年,QQ游戏第一版上线,三款游戏:扑克牌、四国棋、象棋。包乔岳上去玩了一会儿,不喜欢了,就决定把研发重点放在新项目“联众新世界”上,原来的系统没有更新。
2004年,联众嫁入巨头,成为韩国最大的网络游戏集团NHN的子公司。大量的韩国网游资源可以移植,这是腾讯在产品、资金、人才上无法比拟的。而且,此时进入休闲游戏市场的不止腾讯一家,还有网易、盛大、金山等自主开发游戏的大玩家。
但在这一年,QQ游戏逐渐后来居上,实现了对强者的超越。超越的逻辑在于:
a、联众转向大型游戏市场,休闲棋牌游戏不再更新,部分bug长期存在,导致老用户流失。
b、腾讯快速更新迭代,以更精致的界面和更人性化的操作细节取胜。
我给你举个例子。首先,界面。
2005版斗地主,QQ可以自定义用户角色形象,侧边栏以清爽的背景显示玩家的历史战况。
联众的角色形象定义是要收费的,否则就是空白,背景难看,广告一堆。侧边栏是无关的系统新闻,一点美感都没有。
看操作的人性化。
联众的自动找座功能是要收费的,不然还得我们自己慢慢找。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却坐不下,弹出提示说其他成员不想和自己玩(原因有很多,比如水平低,网速慢...),这点真的很无语。
QQ可以自动加入,自定义,找到志同道合的网友,而且这些都是免费的。
正是这些微创新,在细节上击败了联众游戏。
5.腾讯的网游是如何打败盛大的?
2001年,韩国网游传奇隆重推出,风靡全国,正式确立了网游的商业模式。
2002年,网易自研西游二成功,2003年梦幻西游再度火爆,从此成为网游自主研发领域的佼佼者。
2003年,腾讯也开始进入游戏市场,但直到2007年,腾讯的大型游戏一直没有什么。
原因是什么?不仅腾讯没有作为,网游创始人盛大在随后的几年里引进了大量韩国大作,几乎都是烂尾。
这不得不让人反思。
我认为关键原因是盛大的成功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的,而在产品上没有任何改进,大量公司采用“拿来主义”。随着国内R&D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任何缺乏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都将被市场淘汰。盛大如此,九城如此,早期大型网游市场的腾讯也是如此,即使他有一个流行的社交网络平台。
2006年,枪战游戏开始在韩国网游市场兴起,《惊奇OL》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根据网络评价,这款游戏是“真枪数据,人体物理符合cs,地图设计非常漂亮优秀,《突击OL》的每一张地图都有很强的可玩性。”这款游戏很快被引入国内市场,可惜好景不长。
在射击游戏市场,CS这种老牌游戏独占鳌头。其出色的操作体验和出色的平衡性是任何随机游戏都无法撼动的。
2007年,腾讯以极低的价格从韩国一家又小又脏的公司手中买下了游戏《穿越火线》。
它的开发者微笑门只是一个33人的小公司。至今只出了一款CF游戏,研发实力确实有限。推出后在韩国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于2012停止运营退出市场。
其实今年腾讯已经通过QQ秀和棋牌游戏赚到了第一桶金,不仅买了CF,还买了很多英雄联盟、地下城、勇士等网游。
但这一次,腾讯已经意识到,流量不是万能的,失败的产品遍地都是死。
腾讯对大量买回的泡菜游戏进行了改造和打磨。CF是经过一年的深入开发才推出的。
请注意,CF自2008年3月上线后,到2010年2月,两年时间推出22个版本,平均每个月一个新版本,多样的模式、角色、枪械,不断优化的操作体验,道具收费模式下最合理均衡的系统,最终赢得了广大玩家的认可。
此后,腾讯自主研发或引进的大量韩国网游获得成功。正是通过这种对R&D微创新的复制,腾讯在2010击败盛大,登顶网游市场。
从此,中国网游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只能引进国外大作,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相继没落,QQ炫舞团,QQ飞车打败卡丁车,巨头来袭。
另一方面,网易、畅游、巨人等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自研网游企业,却越来越滋润。2009年腾讯推出QQ西游记,被网易打得落花流水。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腾讯网游的成功是产品创新的成功,那些相对平庸的作品,即使也有QQ平台的指导,依然会受到市场规则的无情嘲讽。
这个规律其实在腾讯上是重复的:
QQ浏览器、QQ视频、搜搜搜索、网购、QQ杀毒、财付通、搜搜地图,因为只有模仿,缺乏创新,永远只能是市场的配角;
QQ邮箱早期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张小龙这个技术天才被俘虏才突飞猛进。
腾讯不是无敌的,但一旦找到创新魔盒,他就会脱胎换骨,披上黄袍。
6.微信的创新与未来。
2010年,移动互联网怒吼,腾讯在所有互联网巨头中率先翻身。
大象的转身又轻又快。
从2011年6月上线到年底,微信在1年内更新了11个版本,平均每个月迭代一个版本。1.0版本只有聊天功能,1.1版本增加了手机通讯录的阅读,1.2版本打开腾讯微博,1.3版本增加了多人对话,2.0版本增加了语音对讲功能。直到此时,腾讯已经完成了对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追赶,开始了创新之路。
2.5版本最早引入了附近的人,正是这一功能的推出,实现了主要对手米聊的技术创新和用户爆发式增长。
3.0版本率先增加了漂流瓶和摇一摇的功能,3.5版本增加了英文界面,全面进军海外市场。此时的国际市场上,日本的线同时崛起,更早的开始占领东南亚。美国社交巨头FACEBOOK还在梦中,WHAT'SAPP还在延续过去ICQ的软件思维,向用户收取服务费。时间不等人,现在就是时候。
4.0版本率先引入相册和朋友圈功能,4.2版本增加视频聊天插件,4.3版本增加语音搜索功能,4.5版本增加多人实时聊天、语音提醒、根据对方发送的位置导航等功能。微信的社交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一步步向移动智能助手的角色发展。必须注意的是,在视频聊天和智能语音搜索上,微信领先LINE一步,产品体验开始领先。(LINE的成功更多的是明星营销策略和商业生态圈的构建,在产品创新体验上没有优势。)
5.0版本增加了表情商店和游戏中心,扫一扫功能全面升级,包括街景扫描、条码扫描、二维码扫描、文字翻译扫描、封面扫描。微信支付系统已经打通,一个移动商业帝国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
从全球范围来看,LINE的商业化无疑更早成功,国际化的步伐也更快。但腾讯最擅长的,一直是追赶:只要方向正确,专注创新,奇迹总会发生。
2013年4月,海外用户突破4000万,8月突破10万,以每月超过15万的速度滚雪球。按照这个速度,到年底将突破2亿,明年达到4亿,全球用户数将达到10亿。
如果一切顺利,腾讯将真正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创新引领者。接下来,让我们见证奇迹。
7、腾讯的创新方式。
在我看来,腾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腾讯是全球最早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之一,这使其区别于ICQ和AOL,也使其成为全球唯一取得大规模商业成功的即时通讯企业。
第二,腾讯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的真正的社交网络平台。通过2002年QQ和QQ群的创新无缝连接,从陌生人变成了真实的社交关系,破坏了传统的聊天室商业模式,在QQ秀上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时间上比facebook早了两年。
三、最早实行快速迭代微创新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正是这种微创新能力,使他击败了MSN、联众、盛大等众多互联网巨头,获得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平台导流只是让他放大了这种商业上的成功,否则无法解释腾讯失败的很多副产品,比如搜搜搜索。
第四,腾讯是所有大象企业中最具创新力的企业之一,体现在微信的成功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转型。即使在全球范围内,腾讯也比美国的facebook转得早,只比谷歌慢一点。
到2013年第一季度,腾讯拥有25000名员工,其中一半以上是R&D人员,申请了7000项专利,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谷歌和雅虎。
这就是腾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