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低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把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所以,千万不要笼统抽象地谈人生的价值。但在一些青年朋友中,有一种“只有人道主义才能真正尊重人的价值”的错误认识。然而,关于人的价值,抽象人文主义者认为人道主义应该是超越阶级的。在他们眼里,工人和资本家,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一样的。即“人的自由、人权、人的幸福和人的尊严”。这种观点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来看这段对话:一个寒冷的冬天,在美国的一个煤矿工人家里,儿子问妈妈:“你现在为什么不点一个火炉?”母亲回答:“我们买不起煤。”儿子又问;“为什么买不起煤?”母亲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年轻的儿子进一步问道;“爸爸为什么失业?”妈妈说:“因为产煤太多了。”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剥削程度就越重,这甚至可能成为劳动者失业的条件,甚至知识分子也难逃失业的命运。请看西德《明镜周刊》刊登的一幅漫画。图为拿着扫帚当清洁工的教授和拿着小提琴沿街乞讨的医生。教授问;“医生,你好吗?”医生说:“谢谢教授,太粗心了!”“这是抽象人道主义和人类价值的绝佳注脚!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超历史超阶级的人,当然也不可能有超历史超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人的价值。脱离具体的历史文章和社会关系来谈论“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发展”,必然是虚伪的、骗人的。简而言之,所谓人生价值,就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有用性。其本质是个人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二、人生价值的特征是什么?人生价值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人是万物之灵,具有积极的创造性。这种创造力可以体现在劳动中。首先,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全部活动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人本身。从猿到人,劳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人类劳动创造了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中,人民的劳动是决定性的力量。劳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具有真正的生活价值。第三,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都是源于人类通过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人是在劳动中展现生命的价值的。劳动人民是文明的开拓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为社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实现了人生最大的价值。(2)人生的价值是受社会制约的。在阶级社会里,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把享受视为理所当然,合理合法。劳动人民被认为只有创造财富的义务,没有享受财富的权利。在他们那里,富人有人生价值,劳动人民没有。在私有制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分离也影响着劳动人民的人生价值创造和观念。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了统一,为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平等的机会。特别是承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劳动创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生命有价值。而所有不劳而获的人,都没有人生价值。(3)人生价值存在个体差异。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尤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生价值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原因是:第一,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不同。因为人的社会经历不同;智力和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人生价值的不同。其次,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创造力不同,导致人生价值观不同。在社会的本义下,有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人民而奋斗。服务社会,从而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肯定,其人生价值是伟大的。另一方面,只想着个人利益,不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或者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求是渺小的,所以人生价值是渺小的。(4)人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享受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社会而不是索取。但这并不否认人们向社会合作社索取。因为没有拿就活不下去。人类生命的存在和延续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物质消耗。但是,人类享受和消费的财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没有这种财富的创造,人们就不能享受一切。所以,人不能只做用户。更重要的是做创作者。因为人是社会人,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个人存在所需要的一切都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如果每个人都只索取不贡献,那么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因此,生活不仅体现了财富的享受,也体现了财富的创造,而财富的创造是主要的、前提的条件。3.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哪些?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客观标准吗?如果有,这个客观标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认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客观的,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对一个人人生价值的评价,不能只以他的存在与否,他的需求是否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满足来衡量。其基本依据在于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贡献和成就。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活着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两个方面联系起来,首先看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如果一个人对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有贡献,说明他是有价值的,他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如果他给社会设定了任何责任和义务,哪怕是损害社会利益,那么他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他的尊严、地位、荣誉,都与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成正比。他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大。正如身残志坚的青年模特张海迪所说;“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这就是人生价值之路,人生之路就应该这样走下去。这是许多先进人物生活实践的结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明确提出“人是为别人而活的”。他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在促进人类利益方面发挥了多大作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放射性元素纱丽的发明者居里夫妇,在难以想象的条件下,经过45个月的艰苦努力,从几吨铀渣中提取出几克纯镭。当时他们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向全世界描述,二是在发表研究成果之前获得这项技术的专利。“专利”,多么诱人的一个词!它代表巨大的金钱和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贡献,不索取”,这也是无产阶级的人生目标。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人,总是把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和幸福。马克思提出“解放全人类”,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鲁迅提出“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革命者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社会要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任何社会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尤其应该积极而认真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个人的各种正当需要。然而,我们主张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基于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如果一个个体不努力创造这个前提,而只是单纯的享受成功,那么他就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原因很简单。社会要想满足个人需求,为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充分的条件,就必须首先创造这些条件。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不尽对社会的责任,不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那么社会靠什么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贡献和需求是统一的,但又是有重点的,重点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年轻的朋友认为;“贡献和需求应该是对等的。”这种观点似乎有道理;其实在处理“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上,他们看重的是“索取”,贡献多少他们就拿多少,少了他们就认为自己在吃亏。那么他实际上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的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们持有“同等贡献、同等需求”的观点,历史根本不会发展。试想,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类的解放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如果他们一味的考虑贡献与需求的对等,那么我们今天可能还停留在黑暗的旧社会。另一些年轻的朋友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快乐。这种人生观把生命看作是人的生理本能需求的满足,认为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这种放纵的人生价值是剥削阶级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功利阶级腐朽的人生观在哲学上的反映。他们剥削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不贡献,只索取,他们的享受建立在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之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享乐主义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在青年朋友中,还有一种更有市场的人生价值观,那就是实用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只受制于个人的主观意志和欲望,人生的意义只在于按照这种欲望行事带来了多么少的利益。人生的价值在于“方便”和“有用”,有用就是价值,有利就是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有奶的妈妈”。与这种人生观相关联的代表性观点有:“一切以金钱为重”、“一切以权力为重”,认为人活着就要追求金钱和权力。这两种观点都是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的翻版。在封建社会,人生的价值就是封建等级和特权,人的尊严就是以这个等级和特权来衡量的。在地主阶级眼里,有了等级和特权,就会有财产、荣誉和一切。而这种军衔和特权是可以世袭的,甚至是“世袭”的。虽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并没有被完全消灭,等级特权的观念仍然存在于许多人的头脑中。在这些人眼里,地位和权力是一样的,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不让它们过期。“这种观点难道不是封建主义的残毒吗?资产阶级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财产和金钱,金钱可以决定一切,为了钱你可以不择手段。“一切靠钱”的思想是以金钱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表现。有青年朋友认为:“社会分工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并进一步相信;”生命的价值与知识的拥有量成正比。"在这些人眼里,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老农等于"拿金子换等量的石头,总是不划算的。“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和特权已经消灭,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平等的。他们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然,人的能力不同,岗位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同,但只要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就是有价值的。而且,人生的价值不仅包括人创造的物质价值,还包括人创造的精神价值。如果张华不曾遇到一个老农,生命危在旦夕,前者在他的岁月里,几十年里的贡献,会比后者更大。但也不能说老农价值小。只要他尽力为社会做贡献,他就是有价值的。张华为了救那个老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好像失去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其实不然。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行为所创造的精神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这是张华人生价值的本质。在具体评价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需要对他一生的功过进行全面的、历史的、科学的分析。这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因为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所以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应该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非历史的。抽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评价古人时,不要贬低或抬高。古人的行为已经成为历史,历史是最正义的。今人评价古人的人生价值,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其对社会的进步意义。第二,评价现代人,不要以一件事来判断对错,而要看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人生同一阶段的功过。人生难免有缺点和错误。要分清是非曲直,明辨是非,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正确评估生命的价值。三是坚持能力和努力的统一。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努力程度有高有低,贡献也不一样。如果一个能力很大的人,用很小的能力做出了贡献,只用一半的能力尽力了,该怎么看待?用唯物辩证法解释,应该肯定能力小的人都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大的人并没有都实现人生价值。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他有这种精神,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做到:(1)树立远大理想。崇高的理想是信仰的结晶,是指路明灯。有志之士,无论路人如何坎坷,总要克服困难,努力奋斗。(2)要有真才实学,懂得人生的价值是由人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的创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有真才实学,才能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努力思考,努力学习。既要掌握前人和今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又要勇于创新、发现、发明、创造、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提高我们的人生价值。(3)被纳入集体的人是社会人。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工作,才能生存,才能真正谈人的价值。雷锋说得好;一滴水永远不会干涸,除非把它放进海里。只有当一个人把自己融入集体事业时,他才能最有力量。身处群众之中,人生的价值就会闪光升华。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只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否则,必然会误入歧途。(D)具有强烈进取精神的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努力。从我做起,从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做好事,多办实事,为社会、为他人、为四化创造更多的财富。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把人生价值的目标定得更高更远,以此来激励自己为无产阶级的崇高理想——* * *事业做出贡献。当代青年要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向* * *无产阶级战士学习,努力创造不朽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