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加工什么好?
“科技”让红薯身价涨了40多倍
邹广友,西南农业大学毕业,1992下海,开始从事红薯淀粉和粉丝的研究和生产。经过14年的发展,他创办的广友马铃薯产业,从一个资产5000元的小企业,变成了年销售额1.4亿元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粉丝之王”。
经过四大技术革新,红薯的价值翻了一番。粉丝由黑转白;从粉丝到方便粉丝;发明无明矾粉丝;介绍全土豆营养粉丝。科技含量注入后,方便粉丝的价格也越来越高,红薯的价值翻了几番。
邹广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斤鲜薯= 1斤整薯淀粉= 12碗整薯方便粉丝。从新鲜土豆到粉丝,其价值相差40多倍。因为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广友马铃薯产业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甘薯的生产加工中,为全国马铃薯地区增加收入3亿多元,增加利税近6543.8亿元。
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途径
去年5月,粮农组织将广友马铃薯产业列为国际马铃薯中心中国科技示范基地。这是因为广友薯业掌握着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薯深加工技术。目前,广友马铃薯产业已获得47项国家专利。
更重要的是,广友还成功探索出一条帮助农民致富的新型产业路径。广友把土豆区当成一个“没有围墙的作坊”,土豆农就是这个作坊里的工人。广友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马铃薯农民,一个个企业把加工变成了百万农民参与加工。同时,广友薯业长期收购农户的红薯淀粉,公司和农户形成了利益一致。
这种模式增强了广友马铃薯产业产业化的持续活力,同时也让四川、河南、河北等20多个省份的近70万马铃薯种植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在广友马铃薯产业的引导下,马铃薯区红薯亩产从1000斤左右提高到2500多斤,亩产收入从200元提高到500元。去年,广友马铃薯产业在绵阳及周边地区建设了5万多亩马铃薯基地,带动5万马铃薯种植户年均增收720元。
目前,除了绵阳总部,广友马铃薯产业还在河南南阳、河北秦皇岛建厂。据了解,广友马铃薯产业正计划在河北其他地区和山东等传统红薯粉丝产区设立数家分公司,与当地政府或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经营、贴牌生产等多种合作方式。此外,广友马铃薯产业还成功将四川特色食品销往北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