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利收购

5438年6月+2005年10月,明基收购了老牌通信设备制造商西门子的手机部门。当时宣称是在复制第二个“索爱模式”,明基老板李坤耀甚至放出“让其他中国企业有个并购海外企业的例子”的豪言壮语。但新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到今年9月,自有品牌和代工手机业务的亏损已达8.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543.8+02.6亿元。

鉴于上述及其他客观原因,明基董事会于9月28日通过决议,决定不投资明基在德国的手机子公司。明基的德国子公司也打算向德国政府申请insol-vency保护,交出公司经营权,但保留明基西门子手机的品牌和销售。“insol-vency”这个词也有破产的意思,这个程序类似于申请破产保护。

目前,明基在德国申请破产保护的子公司已经上升到4家,分别是明基移动公司(BenQ Mobile GmbH &;Co.OHG)、明基移动管理有限公司(BenQ Mobile Management GmbH)、明基无线有限公司(BenQ Wireless GmbH)和Inservio GmbH,一场看似“百花齐放”的婚礼硝烟终于走到了分手的边缘。

西门子牵手明基。

西门子手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当时西门子推出了第一款手机——重19斤的C1,就在明基诞生两年后。2001年,西门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13%,排名第三。转眼间,2004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04年6月30日的季度),西门子手机业务首次出现亏损,随后便收不回来了。

西门子手机当年也是大品牌。

2005年,西门子手机业务对西门子整体营业额的贡献不到7%,累计亏损565,438+000万欧元,而市场份额下滑至5.5%,仅次于韩国LG,位居第四。2005年,西门子的手机部门已经变得像一个垂死的老人。

另一方面,明基手机业务虽然在1994进入手机市场,但直到2006年5438+0年底正式从宏碁剥离,才大规模进入自主品牌手机市场。到2004年,明基手机出货量已超过15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但是大部分都是贴牌生产,自主品牌份额有限。然而,充满冒险精神的明基老板李坤耀一直对手机行业充满期待,并毫不掩饰自己要将其打造成“旗舰产品”的梦想,声称要将年产量提高到5000万台以上,处处显示出青春活力。

明基充满活力。

西门子和明基,一个太老,一个太新,但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机会,于是自然达成了“跨国联姻”。

通过出卖嫁妆与某人结婚。

在中国古代,大多数地主和富裕家庭都娶了嫁妆非常丰厚的女子。回想当时,西门子还被认为是“他国老钱”,以2.5亿欧元的“嫁妆”将手机部门“嫁”给了明基。

西门子和明基在2005年6月签署了移动电话领域的M&A协议。协议内容将包括位于贡布林堡(德国)和马瑙斯(巴西)的生产线,德国总部和营销销售机构将全部转移至明基。根据当时双方达成的协议,西门子不仅将自掏腰包填补5亿元的债务窟窿,还将向明基提供2.5亿欧元的现金和服务,并以5000万欧元购买明基股份,占其2.5%的股份,成为其战略股东。如此丰厚的“嫁妆”,当时不知有多少中企羡慕不已。

明基董事长李坤耀这次失算了。

同时,西门子也为中国业务集团找到了出路:未来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各类业务活动将以明基西门子合资公司的名义进行,明基承诺三年内充分利用西门子移动在中国设立的原有机构的职能。西门子在上海的工厂仍然是研发和生产中心。根据与合资公司中方合作方的谈判,明基下一步还将收购该工厂的手机生产。

明基董事长李坤耀自信地表示,新公司将在2006年第四季度扭亏为盈。但一年后,新公司明基西门子的手机销量已经从第一梯队跌至第二梯队,市场份额也从之前的6%跌至3%,账面亏损超过6亿欧元。

新产品拯救不了明希的命运。

为了弥补损失,明基甚至动用了西门子给的3亿欧元“嫁妆”。按照明基的计算,如果要挽救明希的手机业务,可能还要再投入8亿欧元,这让股价从35元新台币跌到17元新台币以下,总市值彻底蒸发一半的明基无法独立承担。但其实今天大家都到了分手的地步。

并购的困惑

在世界商业史上,出现过很多合资失败的案例。他们因为利益、控股、品牌之争,战略取向的差异,甚至无法融合文化,反目成仇,分道扬镳。在美国,由于赤字高达987亿美元,时代华纳公司不得不在2003年忍痛将AOL从公司名称中删除,世纪完美婚姻在短短三年内告吹。

时间已经失去了。

众所周知,结婚要选择吉日,企业之间的合资也要选择日期。明基和西门子的婚礼在2005年6月举行。这是明基嫁给西门子的吉日吗?事实并非如此。

从2004年底开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更加关注中国的手机市场,并不断完善渠道。本土手机企业失去了生存的渠道优势,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从原来的一半下降到40%左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波导、夏新、TCL、康佳等本土手机企业也在2005年首次出现亏损。此外,曾经风头正劲的南方高科、熊猫、迪比特也纷纷宣布破产,松下、三菱等日系手机企业也未能顶住市场压力。

此外,随着手机牌照审批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手机牌照,手机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手机市场价格战频发,竞争空前激烈。中国的手机市场一片混乱。明基和西门子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结了婚。因为没有利用好时间,明基和西门子的婚姻找不到合适的磨合期,注定为以后的婚姻埋下祸根。

不占地。

美满的婚姻应该有可靠的收入来源支撑。肚子不饱怎么还有心思谈恋爱?明基作为一家代工出身的企业,在液晶、个人PC等领域已经有所建树,但毕竟还比较年轻,仅仅积累了几亿欧元的财富。

另外,早在2001,西门子手机部门就已经亏损1亿美元,准备出售手机部门,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明基和西门子由于资金不足,没有资金作为他们新婚磨合期的“开销”。

此外,由于明基在成为手机自主品牌之前一直在做代工,不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无法实现成本优势;虽然西门子拥有一些手机专利,但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相比,其专利数量和水平并不领先和顶尖。所以两者联姻后也处于专利匮乏的状态,很难做到技术领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新产品的推出。

难以谈论和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见,人的和谐是三个条件中最关键的条件。那么明基和西门子的关系呢?

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国际化中的一个难题。

明基电子是一家台湾企业,市场反应速度快,对时尚把握灵敏。我们可以把明基比作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德国百年企业西门子,有着深厚的德国文化,对市场的反应慢,作风更严谨,可以比作一个稳重的老人。让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妇人结婚是很牵强的。因为生活方式和性格的不同,必然导致他无法达到和谐。

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后,派出两名台湾省高管管理3000名德国员工。由于德国员工自负,不服从台湾省的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导致台湾省高管与德国员工不和。这就导致了新产品不能按时上市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明基和西门子的联姻并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很难达成美满的婚姻。据统计,世界上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并购失败的。角膜咨询公司调查了1990-2000期间最大的50个M&A案例,发现其中69%的案例在交易完成两年后的总股价恢复中落后于同行业平均值。因此,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M&A并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