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设备的设备分类

建造核电站的设备主要分为三类: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和辅助系统(BOP)。核岛设备是热核反应的主要部分,技术含量最高,对安全设计的要求也最高;常规岛屿设备在技术上不区分二代和三代;辅助系统的工程规模相对较小。这三种设备在核电站成本中占5: 3: 2。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BOP)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压力壳、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蒸汽发生器、主泵、主管道、安注箱、注硼箱和稳压器包括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凝汽器、汽水分离再热气体、高低压加热器、主给水泵、燃料输送装置、凝结水泵等。目前,我国在建机组主要有主变压器、循环水泵等核供汽系统以外的部分,即化学制水、海水制水、制氧和压缩空气站四类,国产化程度不同,技术掌握程度也不同。国产化程度高的两个型号是CPR1000和高温气冷堆。CPR1000是在CPR300(秦山一期)和CPR600(秦山二期)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型号。也被业内称为“二代半”机型,是国内在建的四款机型中生产程度最高、建造单价最低的一款。

高温气冷堆是清华大学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联合研制的第四代型号。中国在该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第四代机型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正式商用预计在2020年之后。

另外两款属于第三代。广东台山的两台机组采用法国阿海珐的EPR技术。后来,在“统一技术路线”的政策下,中央决定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引进西屋AP1000技术,将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的4台机组作为第三代核电自主化的配套工程,逐步提高国产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