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塑料蜡烛是由什么制成的?
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蜡之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屑上,然后把它们绑在一起做成火把用来照明。蜂蜡,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可能是今天看到的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曾经有一段时间蜜蜂被关在修道院里制作蜂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蜂蜡是处女受孕的象征,所以它被视为纯洁的光,被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根据现有文献记载,我国蜜蜡产生的时间与西方大致相同。日本在奈良时代(710 ~ 784)从中国引进了这种蜡烛。与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很多缺点。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诗《如何剪西窗烛》。诗人为什么要剪蜡烛?当时蜡烛的灯芯是棉线做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因为无法燃尽碳化,所以需要时不时用剪刀把剩下的灯芯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情。1820年,法国人强·贝西发明了一种用三根棉线制成的灯芯,使灯芯在燃烧时自然松散,末端刚好向火焰外侧倾斜,因此可以完全燃烧。然而,蜡烛需要进一步改进。它的材料一般是动物脂肪,缺点很多。解决这个问题的是舍韦勒等人。1809年6月至7月,法国科学家舍弗勒收到一封纺织厂的来信,信中要求他分析并确定他们寄来的一块软皂样品的成分。他拿着这封信想了很久,心想:研究肥皂,看来得从生油说起。在学校用非常简陋的设备做的实验中,他研究了皂化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油脂。经过大量的实验,他第一次发现了一个事实:在所有的油脂中,无论其来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占95%,剩下的5%是皂化过程中生成的甘油。通过研究,他弄清了皂化过程的本质,同时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当时用油做的蜡烛,因为里面有甘油,燃烧起来有烟,有臭味。如果用硬脂酸做蜡烛,不仅燃烧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不会污染空气。舍弗勒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盖-卢萨克,并建议他们两人研究如何具体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用强碱皂化油,然后用盐酸分解肥皂,取出硬脂酸。这是一种白色物质,摸起来很油腻。用它做的蜡烛柔软又便宜。1825年,舍弗勒和盖-吕萨克获得了生产石蜡硬脂蜡烛的专利。石蜡硬脂蜡烛的出现开启了人类照明史上的新纪元。后来有人在北美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于是可以从石油中提取大量的石蜡,理想的蜡烛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