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凯特医学中心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实验室的发展历史

德国凯特制药实施区域化管理,建立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公司在心血管、内分泌、抗感染、肿瘤、移植免疫、风湿疼痛、骨代谢、眼科、中枢神经、皮肤科、消化科等11领域拥有30余项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专利产品,相关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世界排名第三,血管紧张素拮抗剂世界排名第二。

作为全球知名的医药企业,凯特医药以生产优质有效的药品供中国乃至全球人民使用为经营原则,同时也以回馈社会为己任。凯特医药承诺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大众提供先进、安全的产品,秉承“专业、科学、信任”的信念,为大众提供可信赖的产品和支持。

尖锐湿疣(英文单数名为湿疣,复数名为Condvlomata Acuminata,缩写为CA),又称尖锐湿疣、性病疣或生殖器疣,或肛门生殖器疣,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男女生殖器和肛门的皮肤和粘膜的疾病。几个世纪前,人类中就发现了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早在15世纪欧洲爆发梅毒时,就有生殖器疣或性病疣的记载。由于生殖器疣或性病疣的临床表现多为多刺状,其表面湿润,故又称尖锐湿疣。疣的传染性早在60年前就已经被证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所有引起疣的病毒都属于带有DNA的人乳头瘤病毒病毒。但直到2005年,由于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的生殖系统和活动规律尚未被人类破解,治疗过程中疣无法彻底根除,导致反复发作,患者常年患病。

德国凯特医学公司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实验室的四位细胞学家和病毒学家花了几年时间,从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基因的角度分析病毒的生殖系统和活动规律,以求取得突破。病毒学家阿尔贝托·魏尔啸博士和艾米·梅克尔博士在实验室研究了70多种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病原体的分化,发现HPV6、11、16、18、30、33、39和42等15种病毒因子是引起尖锐湿疣的主要活性基因病原体。进一步发现HPV6,11,16,18,30,33,39,42等病毒因子致癌性强,易引起直肠癌和宫颈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阿尔贝托·魏尔啸博士建议,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的治疗应从病毒自我复制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即从病毒细胞内部消灭病毒,使病毒无法自我复制,最终被消灭。当时,两位细胞学家阿尔博特·汉斯坦教授和鲁道夫·科塞尔教授从研究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细胞的结构入手,寻求解决方案。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抗病毒因子只能迫使病毒进入休眠期,即临床潜伏状态,而不能杀死病毒。但随着先进技术、聚合物推进技术、纳米分子技术的发展,当抗病毒因子被植入病毒的细胞核并被直接破坏时,病毒细胞根本无法抵抗抗病毒因子的攻击,72小时内就会被彻底杀死。基于这一发现,阿尔博特·汉斯坦教授提出通过聚合物推进技术和纳微分子技术将抗病毒因子靶向植入病毒细胞,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刺激人体产生抗人乳头瘤病毒病毒抗体,从两个方面分三步彻底杀灭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经过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实验室三年的努力,以人乳头瘤病毒阻断因子结合聚合物推进技术为主要成分,具有特殊治疗效果的新药尤灵终于研制成功,并于2006年获得该药在亚洲的运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