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宁波石化区:从十亿到十亿

长江滚滚东流。

才华横溢的宋云辉跟随时代潮流,历尽艰辛,成长为一名化工国企的技术员和企业领导。

这是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中讲述的故事。

故事里的化学人,有坚持,有坚持,有改变。就像续集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石化开发区)拍摄一样,包含着和宋云辉一样的开拓者和梦想家。

宁波石化开发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成立于1998。是中国第二个化工园区,也是中国首批进入“千亿级俱乐部”的化工园区之一。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园区进入了洗牌期。但宁波石化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前三,2065.438+09.09年规模以上产值654.38+0958亿元,占宁波石化园区产值的一半。

今年3月16日,宁波石化开发区作为浙江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亩产效益第一,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受到表彰。同时,宁波石化开发区获得全市重点开发区综合评价第一名、全市前期重点项目综合评价第一名。

硬核亩产量是怎么来的?答案之一是效率。

延伸产业链

“目前,超大型和大型化工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化工园区工业总产值的近50%。”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汀洋认为,化工园区集群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仅仅把企业放在化工园区,不一定能带来效益。

占地40平方公里的宁波石化开发区,一直坚持“亩产论英雄”。

2019年,宁波石化开发区位列中国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30强第二名。全年平均每亩增加值21.82万元,远超全省制定的2022年全省开发区平均每亩增加值超过1.4万元的领先计划。

数据背后是巩固石化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作为国内石化产业集群发展中集约化程度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化工园区之一,宁波石化开发区已形成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重点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基础化工原料、深加工和高端精细化学品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镇海炼化公司炼油2300万吨/年,乙烯654.38+0万吨/年,CICC石化公司芳烃200万吨/年,镇海利安达化工公司环氧丙烷30万吨/年,苯乙烯60万吨/年,LG永兴公司ABS树脂70万吨/年...园区内这些大中型项目主要是世界500强,带动了石化产业链的发展,并积极向下游产业链延伸。

这让宁波石化开发区进入了千亿元俱乐部。

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止。

从2018开始,宁波决定实施“246”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所谓“246”,是指培育形成绿色石化和汽车两大世界级万亿级产业集群。

要达到这个万亿级别,宁波石化开发区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在宁波市政府组织的最新调查中,该市的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在镇海、北仑和大榭。截止2019年底,54.16平方公里绿色石化产值3521.9亿元,单位面积产值65亿元/平方公里。

据参与调研的CPPCC委员分析,未来宁波绿色石化产业的实际可用空间约为60平方公里。考虑到宁波石化产业的现实基础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按照目前可利用的空间,只能增加5400亿元的产值,距离万亿元的目标还有几千亿元的差距。

如何填补空白?除了解决土地等硬件问题,“高效率”是最现实的办法。

“作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方式,宁波石化开发区将充分发挥炼油、乙烯和芳烃项目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整合上下游产业发展。比如绿色石化和汽车制造的融合。”宁波石化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具体来说,园区主要结合宁波绿色石化万亿元产业集群的培育,把握汽车产业和绿色石化发展趋势,积极引进高端石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对标国际先进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荷兰鹿特丹等,),推动石化产业向下游延伸,努力提高园区精细化率,探索与汽车制造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全面发展

为了给企业提供最好的硬件支持,宁波石化开发区没少吃“螃蟹”。

2003年,国内没有现成的管廊建设经验,园区专门组织人员赴德国巴斯夫集团考察学习。

后来,第一只“螃蟹”诞生了。

2008年,被誉为“浙东第一条化工物流运输管道”的管廊建成投产。全长17.7公里,总投资2.6亿元。它连接港口码头和生产园区,成为提高园区企业效率的重要公共设施。

随着园区的发展,对管廊的需求越来越大。

今年,宁波石化开发区向海路1 km长的管廊工程主体完工。这标志着我国首条免维护公共管廊建成。

在此之前,运营商宁波安捷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已在宁波石化开发区建设公共管廊28.6公里,总长650多公里,为34家企业提供服务。

管廊在园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园区液体和工业气体年管道输送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吨和6亿标准立方米。

“管廊与企业对接后,原材料可从宁波舟山港镇港区液体化工码头无缝运输至园区内企业或企业间,有效避免了‘跑、冒、滴、漏’等常规运输方式的弊端。”安捷物流总经理蔡银龙说。

由于钢结构采用了创新的热镀锌技术,向海路新增管廊工程钢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结构免维护时间20年以上,有效提高了管廊的运输安全系数。

“2065438+2006年7月起,园区将实施国内技术要求最高、管理最严的管廊架设要求,这将加速园区公共管廊的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打造‘246’万亿元产业集群。”蔡银龙说。

管廊只是公园整体建设的一个方面。

目前,园区水、电、热、污水、固废设施坚持一体化建设,实现集中供水、供热、污水、固废处理。

据介绍,园区每年将投入上亿元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重点解决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硬件短板,将基础设施建设从满足企业发展向实现企业更好发展转变。

“我们就是要不断挖掘每一块土地的利用潜力,提高企业空间利用效率,为亩产效益的增长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相关人士表示。

正因如此,宁波石化开发区的产业链效益和区域环保成果在全国同类化工区中位居前列,并被列入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当前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杭州湾以北是上海、嘉兴,南面是宁波、舟山、大榭。未来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重要命题。”许对说道。

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

许认为,通过一盘棋的考量和一体化建设,以及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长三角地区的化工产业将强强联手,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望建成国际领先甚至世界第一的化工产业集群。

科学研究产生冠军。

比如,企业就像活跃的细胞,推动着园区的健康发展和快速成长。

园区的亩产高是建立在企业的亩产高的基础上的。

“我们是第一批入园的化工企业,现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宁波隆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鑫化工)常务副总裁、高级工程师林勇说。

目前,隆鑫化工已发展成为国内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年增长率超过20%,平均亩均税收已位居化工园区前三。

这一切都来自于科学研究的发展。

自2000年以来,他们一直专注于溶剂染料的研究和开发,包括工程塑料系列,聚酯纺丝系列和喷墨墨水系列染料。

目前,隆鑫化工拥有省级R&D中心,7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国家行业标准。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动机。

近年来,宁波石化开发区高度重视企业科研创新驱动,发展高端新材料、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家,形成了数十家国内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国内唯一建立了完整C5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宁波金海陈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海陈光)形成了从C5分离到下游加工利用的全产业链。

其中,C5石油树脂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在性能和质量稳定性方面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被认为是中国大陆最好的石油树脂。

公司副总裁张宏祥表示:“金海陈光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R&D实力。目前,我们有20多名R&D人员和5个专业研究室,可以充分利用C5资源。”

园区内,从科研中获得巨大收益的企业层出不穷。

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四氯乙烯。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巨化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R&D有机氯化合物研究中心。其自主研发的“生产四氯乙烯的反应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参与了四氯乙烯产品国家标准的修订。

人才培养也受到重视。

据了解,石化工作站是镇海区唯一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作为区域性工作站,工作站长期依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好园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搭建了企业与人才的产学研一体化桥梁。该站已招收4名博士后,3名已离站。

宁波作为中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交通、市场和产业优势。

在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和能源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战略使命,也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化工园区的重任。

效率将是它不变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