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跨国公司是一种隐蔽的侵略手段?

跨国公司不同于军事攻击和政治干涉。而是通过经济渗透的手段来达到侵略的目的。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侵略和渗透的两大支柱之一。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

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侵略政策和手段。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直接殖民统治的老路,采取更加隐蔽和间接的殖民侵略。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必要时使用军事手段),将已经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这些国家继续作为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地,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首先投向农业、矿业和石油工业,以维持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继续成为发达国家的农业-原料附庸。随后,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虽然有所发展,但有些实际上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外国作坊”,有些是污染严重的工厂,有些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使这些国家再次成为帝国主义农工附庸。与投入其他发达国家的资本相比,帝国主义国家的这种投资不仅可以获得高得多的利润,还可以将发展中国家束缚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使其在生产上进一步依赖帝国主义。

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非常依赖发达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向发达国家出口农业、矿产品和原材料,大多数从发达国家进口制成品和食品。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当今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通过垄断国际市场,它们操纵世界市场价格,普遍提高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并通过不平等交换剥削发展中国家。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其在国际航运业的垄断地位,通过为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货物设定高额运费和保险费来获取高额利润。

垄断现代科技也是当代帝国主义扩张新殖民主义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大部分专利和最新技术都被跨国公司垄断。世界上80%的技术转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供的,其中美国约占50 ~ 55%。他们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交流时,总是优先将一些先进技术转让给国内跨国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以便抢占当地市场。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扩散的技术时,不仅收取高额费用,而且拒绝转让关键技术,并附有许多不合理的限制性商业惯例,以维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从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