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强一个人的“汽车工厂”
除了玩汽车,魏强还喜欢上网。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大多数人还对电脑感到好奇的时候,魏强已经把家里的电脑连上了互联网。“当时河津市北只有两台能上网的电脑,一台在大公司,一台在我家。”通过网络,魏强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越野车爱好者,互相交流,发起各种比赛。
焊接轴管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在焊接轴管的过程中,魏强经常担心路况,渐渐有了自己制作全地形车的想法。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造车的是一场越野拉力赛。
2002年,魏强跟着一个朋友去看了世界上最残酷的越野拉力赛——马来西亚雨林赛。当时有两辆中国车。“车检组检查参赛车辆后,建议中国车手主动退赛。他们担心这两辆车进了就出不来了。结果很不幸,两车因为无法适应路况中途退赛。当时我就想,一定要造一辆能和外国车抗衡的越野车。”
回国后,魏强致力于越野车的研发。为了造车,他先后卖掉了自己的三家汽修店,投入了数百万资金,完成了这个外人认为有点不可思议的“造车计划”。
从最初的改装到技术改进,攻克了差速锁、底盘、悬挂等关键技术。从5438年6月到2002年10月,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自己的客货两用车进行了一次实验性的四驱改装,期间设计、绘图、零件加工、安装调试都由他独立完成。
2005年,魏强制造的第一辆汽车正式“下线”。在他的“汽车工厂”外面,我们看到了这辆实验车,就是央视节目里的四驱钢管车。魏强告诉记者,这辆车除了变速箱、发动机、轮胎等成品零件外,其他零件小到螺丝、螺母、卡子,大到大梁、轴承、车轮、车轴、齿轮、半轴,都是他亲自动手或送出去加工的。有些小零件甚至是他画的,附近的铁匠锻造的。
魏强习惯把自己的工厂称为“一个人的汽车厂”。“虽然有十几个工人,但都不是全职。严格来说是兼职或者是合伙人。比如你需要一个焊工,叫工人过来,现场定价,完成结账。”
2008年,伟强成功研发了带差速锁的驱动桥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2009年,魏强制造的分时六驱越野车下线,在戈壁滩测试成功。除了从马来西亚采购的发动机、变速箱、轮胎,全车5600个零件都是魏强自己测量、加工、安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