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信息科学方面的成就
2007年从1998到10,中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67万件,约为1985到1997专利申请总量的5.6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达到71.3%,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呈现十大发展趋势。情况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中国各行业中,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创新能力一直保持着持续提升的态势。在中国所有行业的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统计中,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专利申请量占比在40%左右。同时,信息行业的技术集中度非常高,在所有行业中占53%,在信息技术领域占68.6%。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逐渐增多,整体增速明显快于国内其他行业。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比其他产业发展得更快。情况二:不足以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竞争。在信息产业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总量分别为47.3万件和336,5438+0,000件。虽然国内专利申请总量已超过国外,但国内专利申请总量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仅为国外的68.2%。就专利申请质量而言,中国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表明,虽然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发展迅速,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技术竞争力上还不足以与发达国家相抗衡。情况三:国内外发明专利数量差距逐渐缩小。国内信息技术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9%和20.2%。国外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65、438+0%和19.2%,这方面差距不算太大。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发明专利数量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要真正改变国内相对弱势的局面,创新和产品积累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情况四:跨国公司加强在华专利布局随着中国信息产业在全球区域市场的提升和国内信息产业整体技术实力的增强,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的主要跨国公司都加强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在信息产业九大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希望借助知识产权发明优势加强在中国技术和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不同国家在不同技术领域的排名状况与国内专利申请量基本一致,日本、美国、韩国排名前三,德国、荷兰、法国紧随其后。从专利申请的分布来看,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基础电路与通用设备、电子器件等技术领域的专利分布非常接近,比例相当高,说明发达国家在这些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投入很大,技术竞争同样激烈。情况五:国内信息技术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国内信息技术企业不仅要面对全球市场日益增加的技术竞争压力,还要面对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技术和市场竞争。部分信息产业企业对创新成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正逐步趋于理性,国内企业发明申请的比重不断增加,科技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成为专利申请的重点。情况六:内地城市依然存在区域不平衡。广东、北京、上海仍保持专利数量继续领先的优势,而西部地区专利申请量差距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省市和专利申请量前十的省市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渤海湾、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专利申请量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省市。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产权积累,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情况七:专利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中国信息产业在快速融入全球市场的同时,全行业技术创新的意识、能力和速度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从1998到2007年,中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数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5%、27.1%和21.3%,其中发明专利增长最为明显,表明随着规模的快速发展,中国信息产业的整体技术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情况八:国内部分企业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1998至2007年是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十年,国内部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显著增强。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情况九:市场应用导向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的市场应用导向显著增强,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应用进一步提高。授权发明专利比例显著提高,专利潜在价值大幅提升。近十年,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授权总量达到29.9万件,约为此前13年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5倍,授权发明占比43.8%,较此前13年提高27个百分点。授权发明专利绝对数量约为前13年的13倍。这表明中国信息产业在过去十年中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大成就,专利申请质量明显提高。情况10:国内外授权专利差距逐渐缩小。10年来,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更加广泛,涉及相对基础和关键的技术领域。信息产业创新成果科技含量提高,产业应用效果逐步显现。从1998到2007年的十年间,中国大陆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比国外高8个百分点,国内外授权专利总量逐渐接近,但国外授权发明专利绝对数量仍是中国大陆的3.5倍。中国信息产业与国外技术竞争力的差距仍需通过技术创新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