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对睡眠中猝死有好处吗?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细胞因长期缺血而死亡,常表现为剧烈、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并伴有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和进行性心电图改变,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栓形成,导致一条或多条血管狭窄、闭塞,持续急性缺血20 ~ 30分钟以上可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引起剧烈胸痛和心功能急剧下降。心肌梗死主要通过恢复心肌供血和预防血栓形成来治疗。

款待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既能安全度过急性期,又能在康复后维持尽可能多的功能心肌。

治疗周期

急性期住院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紧急治疗

休息,住院,急性期卧床休息。

监测并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吸氧,对于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者,最初几天经鼻导管面罩间断或持续吸氧,有助于心功能下降时维持供氧。

护理,建立静脉通路,保持给药途径畅通。急性期患者应卧床12小时。如果没有并发症,应鼓励患者24小时卧床进行体力活动。如果情况允许,第三天可在病房内行走,梗塞后4 ~ 5天逐渐增加活动量,直至每天行走100~150米,共3次。

接触性疼痛时,除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外,还可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药物

吗啡或哌替啶

静脉注射吗啡或肌肉注射哌替啶可缓解患者的濒死感和过度紧张。

硝酸甘油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右心室下壁梗死或明显低血压的患者不适合应用。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和拉贝洛尔。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区氧供应,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反复发作的心肌缺血、再梗死、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低心排血量、心源性休克风险增加、年龄大于70岁、收缩压小于120mmHg、窦性心动过速大于110次/分或心率小于60次/分、心肌梗死时间增加、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大于0.24秒、哮喘发作或反应。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后给予维持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再次形成,也是支架术后需要长期服用的预防心肌梗死再次发生的常用药物组合。

抗凝血药

抗凝可以建立和维持梗死相关血管的通畅,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心室内血栓形成。对于接受溶栓或未计划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磺达肝癸钠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和再梗死率,而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卡托普利或厄贝沙坦

有助于改善恢复期心肌重塑,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及孕妇禁用。如果不能耐受卡托普利,可以考虑厄贝沙坦。不推荐这两种药物合用。对于可以耐受卡托普利的患者,不建议常规用厄贝沙坦替代卡托普利。ACEI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等。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延缓斑块进展,稳定斑块。无论血脂水平如何,都应使用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高,应用时还应检测肝功能。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一定要及时排除,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出现室颤或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应尽快进行异步直流电除颤或同步直流电复律。一旦发现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使用利多卡因。室性心律失常可以用胺碘酮反复治疗。阿托品可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果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二度或三度,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建议暂时用人工起搏器起搏,待传导障碍消失后取出。维拉帕米、美托洛尔和胺碘酮常用于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果药物不能控制,应考虑同步DC复律治疗。

外科疗法

在发病起3~6小时内,最多在12小时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如果患者在救护车或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但预计可在120分钟内转运至有资质的医院并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则优先选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在90分钟内完成再灌注;或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行的医院中,再灌注应该在60分钟内完成。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适应症为在症状发作后12小时内出现持续性新ST段抬高或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如果患者在12~48小时内仍有胸痛和心电图改变,也可以尽快接受介入治疗。

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如果溶栓治疗后仍有明显胸痛,且抬高的st段没有明显降低,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动脉没有再通,建议立即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后再通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成功后,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紧急血管造影和血运重建,可减轻严重残余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减少再梗死的发生。成功溶栓后,稳定的患者接受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如果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预计超过120分钟,则应首选溶栓策略,并在10分钟时给予患者溶栓药物。

指示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患者年龄小于75岁。ST段明显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于75岁。经过仔细权衡利弊,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已达12或24小时,但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的患者也可考虑。

禁忌征候

以前发生过出血性卒中,6个月内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脑血管事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颅内肿瘤或畸形。最近两周出现活动性内脏出血,不排除主动脉夹层。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大于180/110mmHg或慢性重度高血压。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剂或具有已知的出血倾向,且在最近2周内有外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心肺复苏时间长于10分钟。最近3周在科大做了手术,最近2周在无法压缩的大血管做了穿刺。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如果介入治疗失败或溶栓治疗失败,应在6-8小时内进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死亡率明显高于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操作方式

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将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与主动脉相连,让血液绕过狭窄部分,到达缺血部分,改善心肌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