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全国统一市场”?

(照例文末有图片总结)

大家好,我是一只帅气的狐狸。

上周(10)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

关于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意见

但是,我很快就收到了反馈(有人甚至误读为“统一计划经济”)—

我要回答这些问题-

这个时候推出文件,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因为现在我们面临两个挑战-

1.内部挑战:经济动能逐渐切换。

有三种经济动能——

过去,我们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本,但现在-

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增长”已经无法持续,下一步要继续提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质量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在于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在于体制改革。

2.外部挑战:疫情的出口红利已经消退。

目前看来,我国出口的高增长率难以维持。

2020年,中国是首个摆脱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当时,我们从海外生产商(东南亚、印度等)那里抢了很多出口订单。)深受疫情影响。

然而,这些国家正从疫情中恢复过来。

同时,我们相对严格的“动态通关”政策,偶尔也会导致港口物流受阻,减少部分出口订单。

另一方面,海外需求国(主要是欧美)因为通胀有点高,开始收紧银根,自然没有多余的钱买我们的货。

这个时候,与其依赖海外市场,不如做好内需,把自己的市场做大做强。

这也可以吸引外资继续投资,同时提高自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于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国家推出了这份重磅文件——做大做强全国统一市场。

所以下一个问题是—

我之前说过,这个文件主要是针对体制的改革,那么问题来了——

根据文件中的描述,我整理了六个基本问题——

有点过了。我最终会整理出一张表。

问题1:系统不统一。

如果各种机制不完善,不统一,就相当于游戏中没有确定统一的规则。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制定规则”。

具体来说,文件提出了四点-

我想强调一点,文件中提到——“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制度”“坚持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也就是说,除了公有制经济,私企和外企也将一视同仁。

问题二:交易成本高。

如果交易成本高,交易的活跃度就会下降,不利于培育“大市场”。

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一方面,物流成本还是比较高。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将为14.7%,仍远低于美国的7.44%。

另一方面,市场交易信息交流不够顺畅。

一个是相关部门的供需数据可能不是很全面,没有办法很好的辅助企业决策。

还有,以前有些特产没地方卖。

比如我以前有排放权,现在不想生产了,我想问有没有人愿意买这个权利。其实除了问群里的朋友,似乎也没什么办法。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设基础设施”。

针对这些问题,1 * * *号文件提到了三点-

除了物流成本,交易公共资源的国家交易平台会得到更好的利用。

问题三:要素流通不畅

如前所述,经济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

在监管的口径上,将资本要素拆分为土地和资本,而全要素生产率将以数据和技术为基础。

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主要要素的流通不是很顺畅。

比如土地要素,城市和农村的土地本身就不一样——

城市土地使用权和房产可以做抵押贷款盖钱,农村不行。

再比如劳动力因素,人员的跨区域流动会受到户口和社会福利的制约。

资本要素相当市场化,比较统一。

数据和技术本身缺乏标准化,所以交易效率没有那么高。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市场”。

还包括能源(油气交易中心/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国家电力交易中心等。)和一些公共资源(碳排放权、水权等。).

里面有一个提法我想稍微强调一下——“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证券市场的合作与衔接。”

区域性股权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地方性的股权交易中心,一些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可以在这里挂牌出售。

有了这个机制,可能会有一个机制,从区域性股权市场“提拔”一些优质公司,转到北交所甚至深交所上市。

问题4:标准不完善。

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和标准上。

毕竟,如果产品或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消费者来说筛选成本会很高。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中提到“推进内外贸产品同质化同线同标”,大概就是针对国外和国内卖的质量不一样的品牌...

问题5:规则不公平。

有了游戏规则,下面的关卡一定不能违规。

否则,部分市场主体会“委屈”。

有时候体现在基层的腐败,比如工程建设招投标——

有时候体现在对新业态的区别对待上——

比如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电子烟等行业,在监管之初会与线下企业/传统烟草区别对待。

本文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为了“确保公平”

也就是说,新业态的“监管红利期”将逐渐消失。

问题六:市场不规范。

首先是地方保护主义。

很多地方政府可能在政策上向自己的国企倾斜,有的可能是地区协会联合起来排挤“外人”。

第二,垄断企业滥用垄断地位,这个我们在解释反垄断政策的时候已经深入讲过了。

本文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促进标准化”

以上六个问题的一点总结——

下一个问题大概是大家最关心的——

我们可以关注几个部分-

区块1:物流

毕竟文件在“建设基础设施”部分直接提到,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行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推动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第二节:消费

这个文件对民族消费品企业是利好。

一方面物流成本会逐年降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统一大市场”逐步提高规模经济程度。

这有点像供给侧改革的逻辑,利好龙头股。

第三节:平台企业

不用说,这个…

除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之外,文件中提到的“确保公平”,实际上相当于把平台企业和其他企业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比如,对平台公司的税收优惠可能会逐步取消-

2021财年,阿里的有效税率从上一财年的12%提高到18%。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这一数字很可能在2022财年升至23%,相当于缴纳数百亿的税款。

第4节:食品和药品

在“确保公平”一节中提到,“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实行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这可能会增加后续的监管成本。

第五部分:核心技术

“提升质量”部分提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领域的一系列标准制定。

这在短期内会增加部分企业的监管转型成本,但长期来看是好事——

板块6:环保双碳

“建设市场”提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和水使用权交易市场...推进排污权和能源使用权的市场化交易”。

后续绿色企业有额外的碳排放权和其他可以出售的环境权,这对他们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最后,虽然说是为了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但与“区域市场一体化”并不矛盾。

文件还提到,“在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前提下,优先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最后一个图片总结——

「贪婪是好的。」

《投资帅哥》所有内容仅为传授知识和理财教育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参考最新文章。

风险提示:监管进度不及预期。

相关阅读:

图文/狐狸

来自flaticon的Icon/ freepik

创始人/肖静,@狐狸君拉斐尔,曾在麦肯锡金融机构集团工作,也曾在Google和VC工作。华尔街见闻、36Kr、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家。,也是畅销书《风上的猪》和《无现金时代》的作者。

参考文献/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全社会物流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4.7%,美国商务物流成本下降4%疫情“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