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的发展历史

早在65438+30年代,迈克尔·法拉第就发现周围磁场的变化会在导线中产生电流。塞尔维亚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在20世纪90年代申请了第一项专利。

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延迟了一个世纪。最大的障碍是传输效率太低,危险。电磁辐射只适合传递信息,不适合传递能量。因为辐射没有方向性,能量会浪费在无用的空间。有人设想用定向电磁辐射,比如激光,但可操作性不强,极其危险。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徐淑媛教授在几年前成功研发了一种“无线电池充电平台”,可以将多种电子产品放在一个充电平台上,通过低频电磁场自动充电,无需外部电线,充电时间与传统充电器相同。但是这种技术还是需要产品接触充电器,主要是利用近场电磁耦合的原理。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无线电力传输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两米外的电源“隔一个地方”点亮一个60瓦的灯泡。

Soglia奇奇的设计,无辐射无线能量传输有距离限制,接收器越小距离越短。他计算出一个笔记本电脑大小的物体可以在几米内接收无线能量传输。“这样,通过在每个房间安装一个发射器,就可以为整个房子的笔记本电脑供电。”

Soglia Qiqi希望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改进技术,将效率提高到70%至80%。他们认为,改进后的设备将在三到五年内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无线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