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创手术起源于什么时候开始

通过自主创新,我国设计的微创医疗产品开始向国外逆向输出

6月7日是高考的日子,北京安贞医院孟旭教授领导的心外科微创支架瓣膜团队也经历了一次大考,成功完成两例经心尖微创支架主动脉瓣膜植入术,这是国产J—Valve支架瓣膜正式上市以后,国内首次开展此项手术。接受手术的两位80岁高龄患者,一例心功能不好,一例患有慢阻肺,肺功能极差,都不能耐受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海波介绍,传统的心脏类手术一般需要打开胸腔,让心脏停跳,通过体外循环维持人体机能运转,对病人来说,这样手术留下的创伤比较大。微创技术只需要在人体上开一个2—3厘米的小洞,同时不开胸、心脏不停跳、不必依赖体外循环,将直径在21—27毫米内的瓣膜直接植入心脏。

此次植入的J—Valve支架瓣膜,是一款由中国自主设计的具有独特程序性释放定位键功能的瓣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近年来我国少有的医疗创新技术之一,是我国微创瓣膜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该产品不仅是中国第一款经心尖途径上市的微创介入瓣膜,还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个同时适用于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两种病变的主动脉瓣置入术产品。

张海波说,过去10年心脏瓣膜类的高技术器械来源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不仅价格非常高,还要经过很多手续。如今这款中国自己生产的瓣膜,相应的核心指标已经能和以前的进口产品相媲美。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瓣膜类产品中唯一一个技术向国外逆向输出的产品,目前加拿大已经开始生产,欧洲也将开始,这代表着这颗“中国心”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微创瓣膜领域的世界影响力。

在与国际医疗器械企业的博弈中,国内的医疗器械一直处于陪跑的状态。当国产医疗器械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积累,即使是从跟跑开始,但只要坚持自主创新,就能逐步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进入领跑编队,实现“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