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欧盟宪法危机为例谈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盟宪法危机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吴意康

欧盟制宪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欧盟东扩的重要成果。《欧洲宪法条约》文本经过三年多自上而下的酝酿、磋商和广泛讨论,精心制定,基本反映了欧洲政治精英的主流思想,是欧盟27个成员国和候选国利益和需求妥协和调和的结晶,可以成为现阶段欧洲区域治理实施中前所未有的具有合宪性和国际条约双重特征的法律文件。如果《欧盟宪法条约》获得批准并生效,在超国家的欧盟体制和机制运行中至少可以使用十年,这无疑是欧盟地区治理模式制度创新的里程碑。

2005年5月至6月,法国和荷兰相继投票反对《欧洲宪法条约》,导致欧盟出现宪法危机,延缓了《欧洲宪法条约》的批准程序。所谓的“欧盟政治地震”在欧盟内外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有人认为《欧洲宪法条约》已经宣告死亡,有人判断欧盟将陷入瘫痪,甚至有人威胁欧元崩溃将受到影响。甚至予言的欧洲一体化也会倒退到自由贸易区模式。有各种危言耸听和质疑。如何认识和判断这次欧盟宪法危机?会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什么影响?欧盟一体化的未来方向是什么?本文作简要评述,以教学术同仁。

一,

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规律来看,这场危机是欧盟一体化的严重挫折。没有影响当前欧盟运作的正常进行,也不会导致一体化的中止和逆转。危机反映了欧盟一体化潜在冲突的一次集中爆发,充分暴露了精英欧洲与公民欧洲之间的严重鸿沟,直击欧洲政治精英们规划的欧盟扩大蓝图和乐观进程。半个多世纪以来,欧洲一体化一直由精英欧洲主导。它感受到了“民主赤字”的压力,提出了建设一个公民欧洲的任务。然而,这次制宪缺乏足够的民意基础,暴露了精英欧洲和公民欧洲之间令人震惊的差距,这使得政治精英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能够代表民意。危机揭示了“背书危机”,拉大了潜在差距,使他们认识到认真总结深刻反思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下大力气协调和有效处理好扩大和深化融合这一根本的传统矛盾。因此,从欧盟一体化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危机未必是坏事。深刻反思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欧洲,为将精英欧洲和公民欧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整顿、调整和统筹协调,使欧盟一体化更加稳定、坚实、健康提供了契机,将更有利于建设一个真正可持续、均衡、协调、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欧洲。

绝不能把欧盟制宪危机误判为对欧洲一体化的普遍怀疑和否定,也不能对危机过于悲观和消极。这是基于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如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国际权力结构加速分化和重组。试想,欧洲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护自己,壮大自己。任何欧盟成员国或候选人都无法从欧盟的瘫痪和崩溃中获益,否认欧盟一体化将失去欧洲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欧盟国家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当然,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欧洲体的创始人让?莫奈曾说:“欧洲将在危机中建立。”20多年前,作者专门研究论证了欧洲的各种危机,认为“矛盾激化、挫折频发往往导致危机,威胁一体化的基础、基本成果或同体的正常运转...历史证明,同体可以一次次挺过危机,摆脱危机,沿着一体化的道路继续前进...看来欧洲注定要遭殃了。(1)历史是一面镜子。据预测,这场宪法危机将照常出现转机。成员国齐心协力,才能找到妥协共赢的出路,才能让欧盟浴火重生。

第二,

这场宪法危机不仅有着深层次的根源,而且涉及欧盟的性质、方向、目标、边界、模式和未来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以及错综复杂、相互重叠的各种矛盾和分歧。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必将引发一场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形式激烈多样的大讨论、大辩论。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平衡,各种利益的平衡,使得新老成员国、大小成员国、不同集团

体育和地区的矛盾很难轻易协调,危机的缓解也绝非短期之事。欧盟将

———————————

①世界史,第7期,1986。

进入政治探索和利益调整的徘徊期。

危机的根源来自社会和经济问题,而危机缓解的关键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形势。就事论事,宪法危机的导火索源于法国和荷兰相当一部分公民对现状不满,对失业、移民等社会经济和福利保障前景担忧。从基本背景来看,欧盟很多国家,包括法国、荷兰,多年来经济不景气,财政经济状况陷入困境。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变得斤斤计较于浅薄的得失,导致矛盾纠纷屡屡发生。总的来说,融合总要付出代价,宽容大度的话妥协更容易赢。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表明,当经济形势繁荣时,人民富裕,财力充足,一体化步伐就会顺畅,发展就会快;当经济形势停滞,矛盾纠结的时候,融合的步伐受阻,进展迟缓,这似乎是一个规律。目前来看,整合不利于开展激进和轻率的行动并非偶然,宪法危机也与财政预算危机联系在一起。能否解决危机,不仅取决于政治精英的智慧、能力和勇气,还取决于欧盟国家的经济状况能否走出低迷,改善一些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一体化进程需要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尤其是在危机时期。

欧洲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追求平衡,注重平衡,注重协调。这场宪法危机引起了政治精英们的深刻反思,无法回避欧盟扩大是否走得太快、太快、太远的问题。因此,摆脱危机必然会影响欧盟东扩的规划和实施进程,在进一步扩大的边界和速度上也必然会受到制约和影响。建设一个真正的新欧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宏伟事业。在关键时刻,要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和制衡,要求更加深入细致的协调和调整。从长远和基本面来看,停下来做好调整和协调,未必是一件令人沮丧的坏事。唤醒了一个“大欧洲梦”,让大欧洲更现实,让新欧洲的体制机制更协调有效,退一步就是走两步,至少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这场危机还会对法国的政治重组、欧洲的地缘政治变化,乃至欧俄、欧美关系产生很大影响,并可能推动新的政治洗牌,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第三,

欧盟的宪法危机至关重要,危机的爆发引发了许多关于欧盟未来的讨论,这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可能的和必要的。欧洲一体化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欧洲一体化还有漫长而曲折的路要走。事实上,严格地说,关于欧盟的目标、性质、边界和模式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从来没有明确的结论。很多方面从一开始就有争议,也很明显。欧洲精英可能被迫含糊其辞,故意制造歧义,可能有利于搁置争议,便于妥协。因此,欧盟一有机会就上述基本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预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欧盟的扩大,这些争端和分歧将一直持续下去。宪法危机引发的争议和分歧也是如此,这很可能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很难也不方便解决。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争议和分歧,欧洲一体化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一步步向前推进。基于各种条件,笔者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阐述,仅对近期宪法危机引发的一些苗头和突出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个人理解和判断。

这场危机加剧了欧盟内部争夺主导权的斗争。这场危机沉重打击了希拉克的权力地位。近年来法德之间轴心松动,法德面临政权更迭,希拉克和施罗德更难有大作为。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担任轮值主席,可以想象是布莱尔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英国夺权无所谓,但至少英国会在过去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努力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拉拢志同道合者,试图影响欧盟一体化的方向。在核心欧洲分化重组的过程中,原有的法德轴心难以适应欧洲新形势,力量组合将发生变化。如何找到core Europe的最佳成员搭配可能有新戏要唱了。

这场危机深刻暴露了欧盟内部的各种失衡。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协调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欧盟运行机制的改革很可能为多速欧洲提供法律便利。一个大欧洲可能必然需要以多速欧洲为基础,这将是一个新欧洲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危机没有否定欧盟,没有阻挡一体化,也没有阻挡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这是不可逆转的。但是,这次宪政危机的真正解决,还需要经历相当艰难的岁月。如果危机可以被视为机遇,成为变革的动力,那么近几年无疑将是欧盟一体化进程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处理得好,欧盟前景广阔,内部凝聚力和对外辐射力增强。如果处理不好,欧盟可能会陷入几年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