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干货:近4万人申请滴滴无人出租车。
文字?|?六毛
9月14日,今天下午,本年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又一盛事——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同期,现场还举办了以“智联天下?引领未来”主题论坛活动。
活动现场展出的自动驾驶汽车
大会伊始,包括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中心、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中心,* * *六个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项目在活动现场亮相、开工或签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滴滴自动驾驶公司首席运营官孟星、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等行业专家和从业者先后上台,分享了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的思考,以及在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具体成果。
李俊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需要突破自行车智能化的技术路线。自行车智能化有五个“灵魂问题”。为了解决自行车智能的局限性,李俊提出了八点建议。祖思杰表示,SAIC将于年底正式投产L3级5G智能汽车,计划今年完成2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运输任务。
以下是本次发布会的干货内容。
一是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建设加快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汽车的深度融合,汽车正在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更加智能的新型出行载体演变。从战略层面来看,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重要一环。
我国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市场和政策优势。
在今天下午的大会开幕式上,另外六个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项目完成了揭牌、启动和签约仪式。
2065438+2008年7月,中德签署《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联合意向声明》。随后,中德汽车工业协会与中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发起成立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中心。
2020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政府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达成合作意向,确认中德中心项目将正式落地上海嘉定。
今天下午,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中心揭牌仪式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正式举行,终于让这一合作落地。
除了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中心,大会开幕式还举行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国家级长三角区域车联网试验区合作启动仪式、5G智慧交通示范区成果发布和二期项目正式启动仪式。
国家长三角区域车联网试验区合作* * *启动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中心和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主要应用场景揭牌并在开幕式上发布。
据了解,接下来,上海将推进嘉定全域开放(***463平方公里),建设嘉定自动驾驶载人示范、临港智能公交及智慧物流示范、奉贤自动停车示范、浦东金桥中心城自动驾驶、公交环卫示范。
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自行车智能化存在五大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上台后表示,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创新突破”,基于当前全球和国内形势。
李俊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需要新的技术路线和新的技术突破。
在他看来,SAE制定的J3016标准本质上是针对汽车本身,也就是自行车智能化。
本标准定义了四种车辆特性(DDT、ODD、OEDR、DDT?回退).但这也意味着,已经有人预测自行车智能会在某个时候“失灵”。如果故障多,就不能说实现了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新的技术路线。
目前,欧盟和美国的相关机构已经在制定一些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新标准。
就智能网联汽车而言,大部分企业走的还是自行车智能化的技术路线。
李俊将这些企业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是Waymo,多线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进行传感。他称之为“饱和感知”。第二类,以特斯拉为代表,基于摄像头和视觉感知。
然而,这两种方案所代表的智能自行车路线存在五个弱点。
1,无人驾驶必须依赖AI,AI有黑箱效应,如何克服?
2.兰德智库认为自动驾驶需要11亿英里(约177亿公里)的路测。如何实现?
3.全自动驾驶至少有几百万种极端工况。如何保证和验证软件设计?
4、L3、L4、L5自动驾驶成本很高,如何进入私家车?
5.如何保证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际行驶安全?
针对上述五个问题,李俊提出要在八个方面进行技术突破。
首先是树立新的智能观。其次,要把外界的赋能和自行车智能结合起来。三是建立自动驾驶软件的学习和成长体系。李俊认为,“软件定义的汽车、数据开发的汽车和芯片制造的汽车。”
“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概念
第四,需要云支持、路侧等基础设施支持;第五,在安全方面,要从线下安全、成长学习、线上安全三个角度保障安全。第六个是5G。在李俊看来,5G汽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会把汽车变成数字汽车,5G汽车本身具有三大商品属性。
另外,芯片和测试也需要突破。李俊强调,现在人们更重视车载芯片,但车外的芯片其实同样重要。
在安全测试验证方面,李俊表示,目前,中国在高度自动驾驶实验室和测试技术方面落后于国外。
在演讲的最后,李俊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国家系统工程,并建议中国制定自己的相关标准,如场景标准、地图标准、通信标准等。
三、SAIC祖思杰:智能网联汽车是自主车企的“赢家和输家”。
祖思杰分享了SAIC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遭遇“寒冬”,今年年初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在祖思杰看来,在这种形势下,自主品牌的道路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另一方面,他认为未来几年仍将是国内车企有所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智能网联汽车是最重要的“赢家和输家”。
自主品牌需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祖思杰表示,从市场来看,首次购买需求是自主品牌最重要的销售来源。产品要想覆盖主要消费群体,需要通过智能网联等方式展现个性,展示科技标签。
从产业生态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众多创新领域的交汇点。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5G通信的迭代,大数据应用的探索,车规芯片的应用,北斗联网,智慧城市,都希望智能网联汽车能够成为突破口。
此外,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同行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这也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祖思杰还分享了SAIC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一些成果和未来规划。
除了与阿里集团合作共建斑马体系,SAIC还积极进行组织架构和业务落地。
在组织架构上,SAIC搭建了三个平台,分别是SAIC的云中心凡易尚、SAIC人工智能实验室和SAIC软件中心。
据祖思杰介绍,樊沂还在构建混合云架构,为智能网联汽车搭建大数据存储和应用平台,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云计算能力。
目前,SAIC人工智能实验室聚集超过120名人工智能人才,聚焦机器视觉、多模态交互等AI技术,支撑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等产品的迭代成长。
上个月,SAIC和地平线共同建立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SAIC软件中心零束技术承担新一代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OS和AI计算芯片的研发任务。同时也是吸引软件人才,建立软件和芯片朋友圈的重要机构。
此外,SAIC还通过联创电子公司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核心4i核心技术的产业化。
SAIC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在业务落地方面,祖思杰表示,5G智能汽车示范体验区项目今天上午交付,实现高速、城市拥堵、停车等自动驾驶场景的市场化。
根据计划,SAIC将在年底正式投产L3级5G智能汽车MARVEL。r .
同时,SAIC今年还计划完成两万标准箱的运输任务。“我们已经开始了小规模的商业运营,明年力争完成20万个标准集装箱,按照实际的商业场景进行运营。”祖思杰在现场说道。
除此之外,SAIC还在布局电子电气架构、软件平台和数据平台,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能力。
第四,滴滴萌星:报名体验自动驾驶的人数接近4万。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首席运营官孟星分享了滴滴自动驾驶四年来的一些工作和思考。
据孟星介绍,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四年前在北京成立,现在在美国加州、北京、上海、苏州都设有办事处。上海是目前最重要的试运营场景。
今年6月底,滴滴在上海嘉定汽车城推出了滴滴自动驾驶体验。截止到今天,报名人数已经接近4万人。
那么,滴滴是怎么做自动驾驶的呢?
孟星表示,滴滴作为一家出行公司,在做自驾游的时候考虑的是如何将传统出行和自驾游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滴滴做“混合调度”的原因。
另外,滴滴认为做自动驾驶需要三个方面。一个是AI,车内的智能能力。一个是需要足够的数据作为AI的燃料。其次,要有出行生态网络。
在技术能力上,首先要有全栈的能力。这是因为“每个模块之间的上下游关系非常紧密,只有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你才能迭代得足够快。”我们今天关注的不是每个模块或者整体系统水平有多高,更重要的是迭代速度有多快。”孟兴在发言中说道。
总结一下,滴滴自动驾驶的业务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AI、数据和网络。在滴滴看来,只有这三个方面做好了,自驾出行服务才算做好了。
动词 (verb的缩写)地平线余凯:2030年,智能汽车芯片将成为半导体最大的垂直市场。
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分享了地平线对汽车人工智能芯片的想法。
在余凯看来,如果说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是核心竞争力,是汽车的核心部件。然后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就是石油和能源;芯片就是引擎。
目前,整个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变革。未来,汽车将成为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在这个过程中,芯片和操作系统至关重要。“可能是颠覆性创新,而不是渐进式创新”。余凯在现场说。
余凯进一步强调了数据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与Waymo和特斯拉收集的数据量相比,Waymo可以算是研究模式的创新。相比之下,特斯拉通过影子模式,打造了一个连接的AI体,拥有完整的计算能力、算法和数据,可以快速进化。虽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能力并不完美,但真正可怕的是它的进化速度。
余凯在演讲中表示,“如果其他车企很难跟上它的进化速度,它将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定义者和平台的定义者,对这个行业的控制力将超过微软、英特尔和苹果。”
关于未来,余凯认为今天最自动驾驶和未来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他预测,到2030年,智能汽车芯片将成为整个半导体领域最大的市场。同时,在这个领域,很有可能诞生巨型计算平台企业,而这样的巨型企业很有可能诞生在中国。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