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述评
中国引领制造业发展已有五千年。精密探测的地动仪,千百年依然锋利的古剑,都展现了当时最顶尖的工业技术。但反观现代,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加工厂在沿海城市比比皆是,都是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或者扩大人力来提高生产率,却毫无创新可言。中国的工业被称为“世界加工工厂”。长此以往,中国的工业将难以为继。
最近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概念的风暴席卷全球,智能制造引领的工业发展战略让国人觉醒。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在现有顶级工业水平上的不断创新和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无误,只想着“工作”,不成为“工匠”;从外到内,卓越是个“匠人”。
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的先锋企业,在新产品技术参数上不断打破世界纪录,每年专利发明的质量和数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创新研发力度不强。但作为基层员工,如何在管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工匠价值”,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先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作者”。每个岗位都是公司整体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耐心、细心和决心来确保你的工作没有错误,没有延误。耐心完成自己的职责,持之以恒努力工作,对待工作和同事不骄不躁,一以贯之;仔细了解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多提问,多学习,自信;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学习,多探索,勇敢尝试。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具有自我升华能力的“工匠”。如何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我的工作完成后,我如何做额外的细节以使工作流程更顺畅?怎样才能根据自己岗位的优缺点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只有深度思考和延伸,才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与工作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
企业作为员工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员工价值的重要载体,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期以来,日本老字号企业的远见卓识让世界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么能从一小瓶酱油里看到一个庞大生态链的延伸?因为背后那颗直爽的心,对事业的执着和真诚,对事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我纯洁无瑕,不被名利所感染。工作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和最高追求。这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灵魂。
“制造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些生动的词汇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报纸和微信上。这是什么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样的强大力量?带着这一串问题,我急切地翻开了《工匠精神——进化到重视员工》这本书。
作者傅守勇先生所阐述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态度,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本书从匠人之魂、匠人之道、匠人之术三个方面告诉我们,“我们不只是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的状态不可怕,工作的心态才可怕”。看完这些,我陷入了深思。
腊月二十八回老家,路过姑父堂。我热情地喊了一声叔叔,走进了他的房间。叔叔在做木头凳子。我孜孜不倦地说:“叔叔,你可以直接去市场买些塑料凳子。何必呢?这是新的一年。”他笑了,“孩子,我做了半辈子的木匠。家里的桌椅板凳都是我自己做的。他们已经用了我半辈子了。它们是多么的耐用和坚固。”之后,我看到他和鲁班一遍一遍的刨最初的板凳面和脚。拿着一把刚性的尺子和一支碳素笔,你在凳子面上比划着凳子脚第一只眼的位置。
“儿子,就说这个鲁班平面要从左到右均匀用力,速度要快,而且要推到最后,不然平面就不平了。”在我看来,真的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做几个凳子。对于做了半辈子木匠的大叔来说,从他脸上透露出来的是对手中木工的热爱,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满意。他笑了,眼角的皱纹告诉我,他内心是坚定而执着的,他在用心做“木凳”。
这一幕就像一束阳光,照进了我的心里。记得2003年3-4月份在底盘厂工作的时候,面临着大量的人员变动,复杂的底盘和轻卡生产导致团队骨干加班近1个月,直到11之后。那时候我觉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那段时间每天回家都疲惫不堪,但我一直相信明天会更好,我要做好。14年3月,应聘了一家营销公司的工作。起初,我不适应这种宽松和自主。感觉没有领导为了刺激生产节奏,逼着你开始生产。虽然经常加班,但是晚上不用熬到11...这一切就像来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锁在心里的魔鬼“另一个自己”出现了。闲暇时,我会想,“我的工资和职位并没有太大的提升。为什么我年复一年都这样?同学介绍的某公司的岗位月薪有多诱人?”在工作中,我会思考“如何选择捷径才能成长得更快?”如何快速经济地做事,尽快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领导们对此会满意吗?“整个人总是不经意间想到九霄云外,又不经意间被现实拉回了生活。前段时间,部长让我给总经理送一份报告。我发完之后,赶紧回来回复部长,“领导出差了,报告在他秘书那里。"我很想庆幸自己做事干净利落,但接着部长又问:"你问领导什么时候回来了吗?“报告什么时候签署?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取?”发文件这么一件小事,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细节,我不禁脸红心跳。
这是我内心真正的想法,但我相信,有那么多年轻人,在路上也有过和我一样的幻想和惆怅。因为我们内心是功利的,浮躁的,喜欢做一点投入就能立刻有回报的事情。或者领导公司一年几万块的吃穿用度,和书里描述的工作心态比起来简直太可怕了。
据说每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看完这本书,我沉迷于“工作的状态不可怕,工作的心态才可怕”这种观点。因此,我呼吁:
1,年轻的朋友们,请戒掉内心的功利心,浮躁起来,踏踏实实做点事;不要花大力气去寻找任何成长的捷径。根据你的帖子,它可能会在你完成当前快捷方式后出现。
2.对于那些和我一样在鬼混或者打算鬼混的朋友们,请快醒醒吧。不要觉得自己是在给别人打工。如果你得过且过十年,就算公司亏了几百万,这点钱对公司来说算什么?而这十年对我们来说,那就是生活!
青年朋友们,我们要敢于大胆地憧憬美好的未来,也要忍住内心的焦虑、忧郁和恐惧;我们要以一种执着而精致的工匠心态积极面对工作,把工作中的任务雕刻成工艺品,相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