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能治好吗?
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近年来有所上升,这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关。从可疑的病变处取活检来作出明确的诊断是可能的。然而,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生可能与原发病如慢性膀胱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和膀胱外翻有关。然而,没有令人满意的证据证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目前的研究,腺性膀胱炎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同时伴有增生和化生的病变。过程是上皮增生凹入Brunn氏窝,内部出现裂隙,或形成分支或环状管腔,腺化生在中央形成腺体结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因此称为腺性膀胱炎。在此过程中,如果管腔内仅发现粘液,未发现腺体化生,则称为囊性膀胱炎。因此,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可视为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或程度,在临床病理检查中常混合出现,称为囊性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主要发生在三角区和膀胱颈,其原因不明。从解剖学角度推测可能有以下原因:1。三角区和膀胱颈是尿流动力的重点,因为没有粘膜下层,位置固定,缺乏其他部位收缩和收缩的随意性;2.这个部位往往是膀胱炎症和尿道逆行感染的高发区。因此,物理因素和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的病因之一。腺性膀胱炎与癌变的关系尚无确切证据,既往报道显示癌变率明显高于膀胱非特异性炎症。虽然学者们不同意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的说法,但积极的治疗和仔细的随访已得到认可和提倡。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依赖于病理,但膀胱镜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有以下特征:1。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和膀胱颈;2.病变呈多中心,常呈散在、斑片状或簇状;3.呈多形性,乳头样、分叶状、卵泡期混合,上面无血管生长;4.输尿管口大部分看不清楚。上述特征易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鉴别,但部分病例难以与滤泡性慢性膀胱炎和腺癌相鉴别。对于局限性肿瘤样外观或广泛病变伴糜烂出血者,应考虑腺癌或局部恶变的可能。应提倡病理检查作出治疗前诊断。
目前,腺性膀胱炎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TUR或激光治疗是主要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疗效。但TUR在治疗中的应用有限,其适应症应为局限性病变或膀胱颈病变影响排尿,手术要烧灼黏膜和黏膜下层,要求均匀彻底。对于病变范围较广者,电切效果不理想,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而残留,且广泛电切会加重膀胱刺激症状,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对于累及三角和膀胱颈的广泛膀胱内病变,或局部腺癌者,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但应选择病变范围。要认真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对于不做手术的患者,定期膀胱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监测手段,有助于发现病情进展,监测可疑组织的病理。总的来说,腺性膀胱炎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仍需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