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奶奶一个人去看孩子,把爷爷奶奶留下?你怎么想呢?

有很多人一个人去孩子家里看孙子,把老公一个人留在家里。为什么?

爷爷奶奶不是留在家里,而是不急着去找奶奶当妈妈,对孩子的爱不随年龄而变。所以,当他们的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义不容辞的冲过去。但是爷爷奶奶不一样。想想现在的爸爸们。只是副业,甚至是神话,更何况是孩子的孩子。

换句话说,奶奶更愿意带孩子,爷爷可以陪他们玩,但很难坚持长期离家生活。

很多夫妻老了,就习惯了一个人生活。正如题主所说,他们被留在家里,被分开。感觉他们的父亲出去工作,他们的母亲在家会更有经验。对于老人来说,其实孩子大了,不工作了以后,他们会更倾向于做自己做的事情。

回想一下,有多少老夫妻一起买菜,一起旅游,有相同的爱好?别说生活,就连晚上睡觉。人老了会因为睡眠问题分床甚至分房间。

这不是感情问题。如果你去高端养老社区看看,你会发现即使是情侣房,一张大床也很少见。

落叶归根,老人在乡愁和对孩子的追求之间摇摆。有些老人来照顾孩子,也是关心家人。尤其是现在老人的父母还健在,家里的亲戚和事务也需要照顾。到了孩子身上,因为一些观念不同步,总有拘谨或者不和谐的时候。所以老两口来,尤其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真的不多。

爷爷没有退休,只能分开住。很多网友留言说这也是一个原因。的确,孩子结婚生子早。这对老夫妇不得不彼此逃离。这个也很辛苦。

中国的老年生活正常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①中国夫妻陪伴的意思。

再来看看国外。住在养老机构的白发夫妻不在少数,每天手拉手散步,玩游戏,聊天,甚至送上爱的问候和亲吻。

有时候,看起来照顾孩子和妻子拉开距离会拉近感情。

(2)中国父母养老现状。

当然,有些是需要互相依赖的,为了孩子,真的需要分开。这是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双重作用。

我们的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很多人老了,因为牵挂孩子,不能过自己自由快乐的生活。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感恩。

我是被留在家里的人!

然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我相信大部分和我一样的爷爷都愿意!

首先,这是我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穷传宗接代,不指望孩子好的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份体面稳定的好大学工作,然后帮孩子买房结婚。这是第一步。升任爷爷奶奶后,照看孙子孙女更是义不容辞!现在在城市生活工作的年轻人不容易,不像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时候我们刚做父母的时候,有单位托儿所帮忙照顾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帮孩子照顾宝宝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次,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部分还是有义务照顾自己的父母的。他们还不到退休的年龄,还得赚钱养家。那大家怎么离开家乡的这个大摊子去照顾孩子的小家呢?

还有一点,老话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永远不是父母的家。明智的父母,谁愿意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派个代表就行了。

守着自己的老窝,做好老婆的后盾,坚持两三年,等着老婆从儿女之家“光荣退休”,老两口在一起安享晚年,也就中规中矩了!

有多少奶奶去看孩子,把爷爷奶奶留在家里?你怎么想呢?

我只能说看不下去!不是没有主见!

有些爷爷愿意呆在家里。这个社区住着许多年轻人。第一次来小区是夏天。一进小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儿童车。听说有一百多个。99%都是奶奶在看。90%的老人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有几种情况:

一,两个孩子住两个地方,同时有孩子,两个老人,一个家庭照看孩子。

两个儿子,一个在青岛,一个在德州,同时有孩子。他们都需要有人照看孩子,所以只能分开。每个家庭一个老人照看孩子不好吗?

二是老家有老人,走不开。

这些老人95%以上生活在农村,有几亩地,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要照顾。我只能留下来种地看老人。

第三,我不习惯城市生活,愿意呆在家里。

有些老人(爷爷奶奶)不习惯城市生活,他也很不习惯离开自己住了一大半的地方。

1.生活不习惯。在农村的大院子里,可以种各种蔬菜,吃什么就挑什么,切什么就切什么。多方便啊,你也放心。

2.语言障碍。这些老人真的来自五湖四海,不会说普通话。方言很严重!说不同的语言很尴尬。

3.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人又瘦又冷,住高楼,一个楼道的邻居见面都不说话,谁也不知道对面住的是谁!老人感觉像在监狱里,没有幸福。

孩子太自私,或者为了省钱,把老两口分开了。家庭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收入很高;有的打工挣大钱,为了孩子,不愿意带保姆。我会照顾,保姆需要4000左右,没有奶奶看着!

挣钱少的就不用说了,需要一个人的工资。老人看着孩子们洗衣服打扫卫生多好啊!

其他媳妇喜欢奶奶,不喜欢公公,不喜欢他,不会工作就不让他来城里。

我们做什么呢

我觉得有些家庭,子女很孝顺,在城里给父亲找个临时工,一个月收入2000左右,既解决了养老问题,又解决了父母两地生活的困难。

孩子结婚,要勤快,婆婆不可能陪你一辈子,早起做早饭,晚上吃夜宵。没钱请保姆,还是少生孩子吧!不要拆散老人,让他们像牛郎织女一样生活。你难道不明白年轻夫妇总是结伴而行吗?

我认识一个哥哥,他跟我女儿说,年薪千万,给他买房买车。照顾他的保姆,洗衣服,打扫卫生。

钱包鼓鼓的多好啊!钱不是万能的。需要的时候没钱真的不可能!我只能让父母过牛郎织女的生活。

几年来,我观察到有钱人和小康家庭多是公务员;或者大学毕业后,用自己的知识做生意。话说回来,想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还是要读书,还是要上学。读书改变命运,不改变命运至少你会有很多选择!不然你自己也要过牛郎织女的生活!

结论:因为孩子的自私。因为子女的无能,子女没有办法抚养,只能让父母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孩子不要太自私,要明白小夫妻永远在一起。

我是文平,一个爱说真话的老人。

这个题目有点重!奶奶和外婆看孙子可以理解,但是照顾不了另一半,心里真的不踏实。

孙子的出生给两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爱。恋爱结束后,谁来带孩子,自然奶奶首当其冲。

孩子的父母工作忙,自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不能说不能放下工作在家带孩子。

所以,也很难填补和奶奶之间的空白。因为孩子爷爷得了癌症,没人照顾。这里的孩子不能忽视。真的很无奈!

等到孩子两岁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已经是绝症了!没有治愈的方法。

孩子奶奶管着一头,管不了另一头。很难,很难上天!

我没办法,只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就放下一头,然后去照看另一头。

一年多过去了,孩子也渐渐长大了。可惜孩子的爷爷已经去世了!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觉得很愧疚,为老婆感到羞耻,很愧疚。没有人能抱怨我内心的痛苦。

现在一个人的奶奶,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孤独而痛苦…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奶奶去看孩子了,把我爷爷留在家里。有的爷爷不擅长做饭和家务,所以留守的爷爷很邋遢,吃的穿的很差,看起来有点心疼。但是孩子小,没人帮忙照顾不了。也让爷爷走吧。家里还有一个摊子。所以只能说老人们为子女付出了太多,有些人还是不在乎老人们的好。选哪个真的很伤老人们的心!

奶奶和姥姥一个人去帮孩子看孩子的情况很多。毕竟年轻人生完孩子休完产假还要回去工作,孩子还要有专人照看。

但是为什么奶奶和外婆要一个人去看孩子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老爷爷老爷爷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

这些老人一生都住在他们的家乡。农村院子大,邻里关系好。晚饭后,他们出去转转。都是熟悉的邻居,也是一种解脱。

但是有一次为了照顾孙子,我去了市里,小区里一个人都不认识。平时除了在家带宝宝,出门连个家常的人都没有。

第二,不能接受城市生活的束缚。

老爷爷老爷爷在农村自由自在惯了。一旦到了城市里孩子的家里,总会觉得拘束。

呆在家里,想抽烟就抽烟,想吐痰就吐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简而言之,你是自由的,但是一旦住到孩子家,你就要在楼道里抽烟,因为家里有孩子,你要早起给儿孙做早饭,因为孩子要上班。

各种约束,让爷爷,外公,一个人宁愿留在老家也不愿意去孩子家里帮忙带孩子。

第三,在传统观念里,带孩子是女人的事。

我们的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毕竟女性在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方面更有经验。所以,孩子一旦有了孩子,需要老人的帮助,首先想到的就是奶奶和外婆。

总之,生活中总有一些困境,老人不得不选择帮孩子和妻子分开。

就像我家一样,我妈把我爸一个人留在家里帮我哥看孩子,我婆婆把我公公一个人留在家里,来城里帮我看孩子。

作为一个孩子,我非常希望两位老人能走到一起,在我面前。我也能照顾两位老人。毕竟老人老了,我们一个人在家也不放心。

但是,父亲和公公都不愿意离开家乡。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样的事情真的存在。

我有一个邻居。六年来,我奶奶一直在看望我的孙子。我的妻子正在她的家乡胶东照顾她90岁的父亲。这对老夫妇已经分居很久了。孩子们放假休息,才能回老家团聚。

我很期待孙子6岁的生活。去年媳妇生了二胎,又要重新开始,至少要5、6年。

奶奶为了孩子,爷爷为了家里的老父亲,老两口过了那么久两地分居的生活。

现在60多岁的老人本该是同伴,互相照顾,但他们孤独的生活并不容易,因为他们要照顾在世界上的父母,帮助在世界上的孩子。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南方人,老家是四川,工作单位是贵州,家住昆明。公婆湖南衡阳人。儿子家在北京,我们每年从北到南来来往往。不知道要多少钱才能买到高铁票。

10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儿子的婚礼取消。我母亲的妻子24年前去世,独自抚养4个孩子。可想而知一个女人能有多难。

像我们这样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家庭,能对孩子有多大的帮助?你们分享了多少时间来抚养孩子?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在昆明还是北京,我看到的大多是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孩子。有的七八十岁,推着婴儿车到处走,有的七八十岁,骑着自行车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在前面走。老人在后面追着喊着,累得气喘跟不上...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有条件的孩子都会接父母的班,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带孩子;有的是奶奶奶奶轮流,;有的是爷爷轮流爷爷;有的爷爷奶奶轮流单独带;有的奶奶爷爷轮流分开带;有的是奶奶,爷爷奶奶在旁边照看,请阿姨带...各种形式,方法,各种条件。

在昆明,我遇到一个山东人,都是爷爷奶奶,来帮忙带的。还遇到一个辽宁的,他爷爷过来帮忙带,还有一个黑龙江的,也是奶奶。在北京的xxx大院,有很多老人,有很多老人。全国各地的老人说着各种方言,有五六十岁的,有六七十岁的,有八十多岁的。那里的条件很好。孩子们嘻嘻哈哈的跑来跑去,大一点的上幼儿园。很多老人来自南方,不适应北方的生活,但也只好将就。很多爷爷奶奶一起来,外公外婆一起来,有的爷爷来奶奶,有的奶奶来,爷爷不来;有的是奶奶、爷爷不来;有的是爷爷来,奶奶不来。有的带薪来,有的不带薪来。哪怕有一点退休金,我也会存起来,让儿子儿媳自愿替我拿。我主要做日工,阿姨不在我就去。妈妈,那种情况只有在媳妇第二个月的时候才会出现。你以为知道自己的亲妈有四个孩子同时生有多忙?

我的两个孙女是儿子儿媳带的,但是拜托阿姨了。儿子儿媳都很爱孩子,不允许他们离开家人的视线。即使去上班,他们也一直打电话。现在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打电话来和他们熟悉。如果他们不开心,他们会打电话告诉我。他们都很有耐心,也很放心。

带孩子很好玩,但也占用了老人的自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家有本乐。

在中国这么多人的社会,人多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煎熬。反正让老人们分开真的是一种折磨。被分离的大部分是农村人和没有收入的人,或者收入很低的人。

你这样认为吗?

奶奶和姥姥一个人去看孩子,把爷爷奶奶到处留在家里,这取决于孩子的孝心,而不是奶奶和姥姥的意愿。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要上班,孩子也要有人照看。

而照看孩子似乎是女人的专利。男人笨手笨脚,很多事情都不会做。所以孩子会选择让妈妈代替爸爸照顾孩子。其间原因很多,住房太窄住不进去;收入低,多一个人多一份经济负担;子女不够孝顺,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和我身边去看孩子的奶奶们一样,爷爷们都有意识地呆在家里,孩子叫他们去,他们也不去。他们想减轻孩子的负担。也有孝顺的儿女,希望母亲照顾孩子,所以一定要有父亲陪着,怕自己一个人在家老态龙钟。

无论如何,老男人要体谅子女的难处,老女人的无奈。自己呆在家里,管好自己的事。等孙辈大了,爷爷奶奶自然会回到爷爷奶奶身边。

穷继承风!青丝花白,养儿育女。她老了,为了孩子离开家人朋友,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做了几代人的保姆。没办法。这就是现在中国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