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研究所
研究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成立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公司,形成了微电子材料、光电材料、稀土材料、有色金属粉末、特种有色金属加工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冶金装备等产业集群。2011,总研实现营收67.5亿元,利润总额7.5亿元。
医院总部占地25万平方米,第二产业基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占地29万平方米。截至2009年6月底,我院(集团)总资产为25.6亿元。研究所大约有3500名员工。其中两院院士4人,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5人,国家特聘专家和百万人才11人。其11个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7家控股公司,员工超过2400人。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稀土冶金及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粉末冶金及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有色金属加工、选矿冶金、能源环境材料、超导材料、分析测试、装备开发及自动化、科技信息等多层次多领域研究。国家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基地、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电设备研发中心、有色金属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均设在研究所内。* * *自成立以来共开展科研项目65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4000余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奖1000余项,授权专利15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先后为“两弹一星”、“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国防军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过50多年的发展,该研究所已建成研究领域广、综合实力强、具有承担重大研究任务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所。[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中,研究所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加强资本运作,先后成立了几家控股公司和多家参股公司,逐步形成了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对外贸易为一体的国际化高技术企业集团(研究集团)发展格局,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关系。
研究所大约有3500名员工。其中两院院士4人,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5人,国家特聘专家和百万人才11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等学科,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面向未来,研究院将坚持战略先行、创新发展第一、诚信客户服务、培育优秀员工的使命,打造一流的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做百年有色科技服务先锋,努力为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结构调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