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娃娃”?非洲猪瘟病毒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在中国造成巨大损失的非洲猪瘟病毒终于现出原形,长得像个“俄罗斯娃娃”。
10 6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解析非洲猪瘟病毒颗粒精细三维结构,揭示病毒组装机制,为研制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论文当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冯忠武在会上透露,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已突破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完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下的中间产品制备和检验,获批后有望进入临床试验。
中国科学报从发布会上获悉,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团队、布团队,以及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该报通讯员王祥喜介绍,首次采用单颗粒三维重建的方法分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的三维结构,阐明了非洲猪瘟病毒独特的五层结构,包括外膜、衣壳、双内膜、核心壳和基因组。
* * *通讯员饶院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病毒颗粒含有3万多个蛋白质亚基,组装成直径约260纳米的球形颗粒,是目前以接近原子分辨率分析结构的最大病毒颗粒。本研究新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多种结构蛋白,并建立了主要衣壳蛋白p72的原子模型。
自2065438+2008年8月,中国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通报中国首次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该病毒迅速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造成巨大损失。自2019,1年6月以来,全球已有26个国家发生或正在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且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速度在过去一年中明显加快,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开发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用于防疫是一项紧迫的科学任务。对非洲猪瘟病毒结构的详细分析将为疫苗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去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成功从国内病猪体内分离出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由于非洲猪瘟病毒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给相关数据收集带来巨大挑战。
上海科技大学全力支持这项工作,保证研究团队连续4个月在电镜平台上采集高质量数据,获得超过100 T的海量数据,并以此为基础首次解析出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精细三维结构。
该研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多种潜在保护性抗原和关键表位信息,阐述了结构蛋白的复杂排列和相互作用方式,提出了非洲猪瘟病毒可能的组装机制。
* * *通讯员布说:“由于人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从防控技术到疫苗研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项研究让我们对非洲猪瘟病毒这样一种极其复杂的病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为开发一种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中国科学杂志。
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