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西部的高山高原和东部的丘陵平原之间,是一个崎岖不平的高原,地面相当破碎。整个黄土高原几乎被第四纪黄土覆盖。
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风成沉积,是第四纪多个间冰期由风从西北内陆搬运来的粉砂层以下的细粒物质沉积堆积而成。它最早的黄土距今已有240万年。
本来黄土高原林草茂密,生态环境极佳。但由于黄土高原长期(特别是近2000年)的掠夺性生产,大片的森林和草原遭到毁灭性破坏,裸露的黄土被雨水和径流强烈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黄土沟壑、黄土残丘、黄土土堆等蛛网状地貌。黄土高原的地表侵蚀触目惊心。沟壑密度一般在每平方公里2 ~ 5公里以上,有的地方可达6 ~ 8公里以上。切割深度可达100 ~ 200米以上,地裂缝约20% ~ 50%,最高可达65%以上。沟壑区覆盖了近三分之二的地表面积。因此,黄土高原呈现出沟壑众多、地面支离破碎的特殊地理景观。
2.气候显然是过渡性的。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之间,正好处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暖湿气流向我国西北吹来的通道上,所以这里的气候有明显的过渡,从我国东南沿海的暖湿季风气候向西北内陆的干旱气候过渡,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来说,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
单从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冷夏热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夏季冷热变化剧烈,大部分地方年平均气温在8 ~ 13℃之间,属于暖温带。庄稼可以分两年三茬,也可以分一年两茬。黄土高原上最温暖的地方是豫东南的罗易流域,年平均气温可达65438±04℃左右,接近亚热带。黄土高原北部的大同盆地、山西北部、宁夏固原、青海东部,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属于年平均气温只有4 ~ 7℃左右的中温带。
黄土高原深入内陆,大陆性气候强烈,温度变化范围大,一般日较差超过10℃,极端日较差超过25℃。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由于白天气温高,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强,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形成。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大,温度低,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可减少植物养分的消耗,从而有助于干物质和糖分的积累。这是黄土高原粮食高产、果实含糖量高的有利自然因素。
对黄土高原气候有利的因素是丰富的光能资源。该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在50-55亿焦耳/平方米之间,仅次于青藏高原、新疆和内蒙古干旱地区。阳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充足的阳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果实的成熟。黄土高原日照时间长,光能丰富,对农业增产十分有利。但目前该地区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1% ~ 2.5%左右,发展潜力很大。加强作物间混植、套种和适度密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3.河流沟渠多,径流量小,缺水。
黄土高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渠道,纵横交错的渠道是黄土高原的一大自然景观。据粗略调查,黄土高原长度超过1 km的渠道有30多万条,总长度超过1万km。这些沟都是山洪形成的,是洪水沟,80%以上是旱沟,基本没有流水。所以黄土高原沟壑虽多,但水源少,径流差。
黄土高原的地表径流分别流入黄河和海河。黄河干流贯穿黄土高原,先后有洮河、湟水、无定河、延河、汾河、渭河(以及泾河以北的洛河)、罗易、沁河等支流,控制着黄土高原的西部、中部和东南部。海河水系分布在东部太行山区,支流有桑干河、唐河、滹沱河、漳河。
由于降水少,黄土高原的黄土渗透性强,植被稀疏,保水条件差,地表径流量小,水资源短缺。例如,黄河流域有九条长度超过300公里的支流,其中只有渭河、洮河、湟水和罗易四条,年径流量超过30亿立方米。黄河水系(包括干流)年径流总量小于长江支流湘江,显示了黄土高原径流的贫乏。
黄土高原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受地质构造、岩性、地貌、降水和河流水文的控制,表现出很大的区域性差异。
就降水量而言,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基本在400-600毫米之间..400毫米等雨量线大致伴随长城,只有同心、盐池、靖远、循化等少数县在400毫米等雨量线以下。在东南部,河南西北部和山西东南部处于进入黄土高原的东南季风的最前沿,雨水较多,年降水量可达600 ~ 850毫米以上,是黄土高原的多雨地区。黄土高原最潮湿的地方是五台山和太行山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
黄土高原降水存在季节分布不均、变异性大、保证率低的问题。黄土高原全年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6-9月),这是农作物生长的旺季,阴雨天气对农业十分有利。而春季降水较少,气温上升较快,春旱较为常见,往往影响春播,导致减产。多雨年的年降水量可与少雨年相差2 ~ 4倍以上,降水变率过大,降水保证率低,对农业高产稳产十分不利。
4.土地宽阔,耕地多,森林和草地少。
黄土高原土地辽阔,是中国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境土地总面积7.755亿亩,远高于中国东南各省。然而,该地区差异很大。黄土高原东南部的豫西丘陵区,地狭人稠,人均只有3.2亩地。此后从北到西,人均土地越来越多,山西省7.8亩,陕西省7.7亩,甘肃省11.3亩,董卿丘陵地区16亩,宁夏26.7亩。内蒙古黄土丘陵区人均土地最多,达到32.3亩。
在黄土高原,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走农、林、牧之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黄土高原才会有出路。如果不加选择地开垦山坡,粗放种植,收成不好,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单位面积产量低,导致长期的温饱问题。只有彻底改变耕作制度,调整土地结构,把土山变成青山,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林粮丰足,改变黄土高原的落后面貌。
5.矿产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是中国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组合好、区位适中等诸多优势,在我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黄土高原已发现120余种,其中已探明储量77种,占中国的56%(已探明137种)。它包括七大类,主要矿产有:能源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黑色金属(铁、锰、铬、钒、钛);有色贵金属矿石(铜、铅、锌、铝矾土、镍、钴、钨、锡、钼、金和银);稀有金属矿物(铌、锂、铷、锗、镓、铟、铊);冶金辅助矿石(熔剂石灰石、熔剂白云石、硅石、耐火粘土、萤石、铝矾土);化工原料(硫、磷、含钾岩石、化工石灰石、芒硝、天然碱、镁盐、重晶石、泥炭);建材矿物和其他非金属矿物(云母、石棉、石墨、石膏、长石、石英岩、水晶、珍珠岩、沸石、蛭石、膨润土、大理石、花岗岩、建筑用石和各种粘土)等。在这些矿种中,有30种矿产储量居中国前三位,其中煤炭、铝土矿、镓、铼、沸石、耐火粘土、铝土矿、泥灰岩、碱灰岩、建筑用灰岩、玻璃砂岩、片麻岩、辉绿岩居中国首位。黄土高原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超过5000亿吨,占中国的50%以上。铝土矿是黄土高原又一个居中国首位的矿产,储量超过6543.8+0亿吨,占中国一半以上。除了以上这些,黄土高原的镓、铼、耐火粘土、铝矾土、珍珠岩、沸石、石灰石、玻璃砂岩、钛、镁盐、岩盐、蛭石,在中国都占据数一数二的位置。黄土高原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中国相当大的份额。丰富的矿产资源是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又一极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