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烧香」是在祈求什么?
病毒“熊猫烧香”走红。在其三香的虔诚祈祷下,不到几个月就红遍中国,上了央视。它还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瑞星、姜敏、金山以及各种信息安全论坛和各种计算机技术交流网站的“首页”上。就连我们的国宝熊猫在IT界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殊荣”,呈现出“全城烧熊猫香”的壮观景象。如果抛开法律和道德层面,从技术角度分析,2006年中国金融人物年度活动奖的举办。“熊猫烧香”真是中国信息安全领域的一大“国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至少让大家明白了中国网民的网络安全和反病毒的基础知识和意识有待提高,也让各大病毒厂商从自己吹嘘的“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和头衔中彻底清醒过来。拥有众多杀毒专利技术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杀毒软件,在可爱的“熊猫”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总是在病毒大出风头,伤害了几十万用户之后,“查杀工具”才终于姗姗来迟。有人说非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健康预警系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类似地说,正是因为有了“熊猫烧香”、“卫津”、“魔波”等一系列病毒,脆弱的网络才变得更加牢固,人们的防范意识和常识才更加深入人心。而且目前“熊猫烧香”也不是为了经济利益。相比于金钱驱动的各种流氓软件和诈骗QQ尾巴,或许它只是烧香祈祷人们更好地防范网络安全。《熊猫烧香》本身《熊猫烧香》是一个有感染力的下载,是Delphi写的。从技术上来说,它没有什么创新,但是借鉴了很多经典病毒、木马甚至流氓软件的技术优势。变成了一个图标可爱的让人闻之色变的病毒。任何单一技术的杀毒软件都可以应对,但结合起来,这个“熊猫”反过来又让很多杀毒软件“烧香”时成了禁忌。其操作原理并不复杂,比如“将文件复制到系统目录和根目录”、“添加注册表启动项”、“使用微软的自动播放功能运行”、“针对电脑本身攻击弱密码”、“利用IE浏览器的漏洞向web文件添加脚本代码”。但正是这些“不算最新”的技术,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烧香”热潮。这说明我们大部分网民缺乏最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良好的上网习惯。如果用户能尽早给系统打补丁,给系统管理账号设置复杂且不规则的密码,关闭一些不需要但有安全隐患的端口(如139,445等。),同时关闭非“系统必需”的“自动播放”功能。如果的备份文件。gho系统设置为“只读”,那么“熊猫烧香”就不会传播的这么广这么快,也不会有很多企事业单位集体在整个局域网电脑上“烧香”。让我们来看看我们主要的杀毒软件厂商。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熊猫烧香”成为了很多杀毒软件的卖点,或者说是其推广的工具,以及自身的杀毒技术。于是,“熊猫烧香”大行其道,用户赔了命,杀毒软件厂商却笑称:“今年的利润指标可以提前完成了……”杀毒厂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终于在这个可爱的熊猫图标面前露出了真面目。最后说一下“熊猫烧香”的主人——病毒作者。从技术角度来说,他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顶级黑客,对网络、系统、编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相比之下,很多无知的人整天开着别人开发的扫描工具,偶尔扫一两个漏洞,控制一两个肉鸡或者破坏一两个网站页面,于是就在论坛上高调宣传自己的“成就”,动不动就冒充黑客。更有甚者,为了宣传自己在“网络江湖”中的威望,制作大量的“黑客排行榜”或“顶级黑客排行榜”,然后将其收录其中...我觉得这样的人应该感到惭愧,反思一下“熊猫烧香”的技术含量。后记:据说《熊猫烧香》作者决定以后不更新了。至于“熊猫”虔诚烧香的真正含义,也许只有它的作者知道,也许是祈祷,也许…如果有任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