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不对称会产生什么问题?
资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资讯,由此造成资讯的不对称。以下是由我整理什么是资讯不对称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资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问题
代理人问题
代理人并不总是为了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事。如经理作为全体股东的代理,但是可能不会始终维护股东的利益,在决策时尽可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资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整,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的行为。这也是股权激励的原则。
道德风险问题
资讯不对称状态在交易完成之后会使交易双方面临“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是研究保险合同时提出来的问题,经济学家经常用道德风险概括人们“偷懒”,“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为。在上市公司治理中通常表现为下列三种情况:一是违反借款协议,私自改变资金用途;二是借款人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三是借款人对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不努力工作,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
逆向选择
不对称资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
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于1963年首次提出。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在1970年代发表著名著作《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 作了进一步阐述。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由于对资讯不对称市场及资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经济学方面解释,就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
资讯不对称理论的简介
资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资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资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资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资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资讯;掌握更多资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资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资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资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资讯;市场讯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讯不对称的问题;资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资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 *** 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资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
经济知识分类
哈耶克在《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一文中已经把知识分成两类:一类是科学知识,即被组织起来的知识由专家所掌握,在理论和书籍中可以得到;一类是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为处于当时和当地的人所拥有。在此,哈耶克所讲的知识,实际上就是资讯,所以我们单就经济资讯来讲,也可以把它们这样分作两类。
不同种类的资讯在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经济理论作为资讯是经济现象中规律性的总结,是一种普遍的趋势或状态,多用于对巨集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抽象化描述。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是由每个人所掌握的可以利用的独一无二的资讯,是资讯不对称的根源,基于这种资讯的决策只有由每个个体作出,或由他积极参与作出,这种资讯才能被利用。
但是在各类的经济管理中,这两类资讯经常地被搞混,有时拿经济理论作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用,有时拿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作经济理论用,错误地配置了社会的资源以至影响了经济执行的效率。无论在国家对巨集观经济系统的管理还是企业对微观经济系统的管理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哈耶克在文章中列举了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的重大作用:如一个靠不定期货艇的空程或半空程运货谋生的人,或者其全部知识几乎就在于知道一种即时机会的地产掮客,或从不同地方商品价格的差价获利的套利人,他们都是以不为他人所知的对一瞬即逝的情况的专门了解,在社会中起重大作用的。并指出,在经济管理中,这种重要的资讯很容易被管理者轻视以至于造成损失或者增加了交易成本。管理者耽于用统计数字来实施政策而忽视经济体系的经常不断的小变化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因为在任何竞争的行业中保持成本不上升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仅仅这个任务就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虽然统计总数比具体细节的运动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统计数字的相对稳定性并不能像统计学家时常想做的那样以“大数法则”即随机变化的相互补偿来解释。
集中采购活动中的资讯混淆情况。基于再分配的集中采购较之分散的采购并不能像管理者想象的那样节约费用,有时反而浪费资财。下面有一个真例项子:某银行的一个省分行为节约费用对全辖的会计凭证、各种登记簿进行了集中采购,先是各二级分行上报一年的凭证及登记簿用量,省行作出统计,然后招标进行生产,由印刷厂配送到各二级分行。据统计,节约了大笔的费用,所以这种形式会被管理者激励再次的执行。人们把分散的交易聚集起来一次完成,可以获得交易价格上的优势,这是基于科学知识即经济学上的规模经济理论得出的结论,我们不能否认它的正确性。但是经过仔细的调查和分析,事实并不是象统计的那样真实,许多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情况改变了这一切。一是在上报使用种类和数量的时候出了问题,每年需用多少种类和数量的凭证和登记簿,没有历史的资料,只能凭主观猜想,关键的不要自己掏钱,所以本着宁多勿缺的原则报数,许多本来用不着的凭证和登记簿也报了上去,本来用量少的却报的很多。现在各行的仓库中堆积著大量的很少使用到的凭证和登记簿。二是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印刷厂在各行需用的时候供应不及时而影响业务的开展,有的行因业务收费凭证供不上,打几次电话也没有送来,以至出现不收费的情况。三是印刷厂未按要求印刷,把三联的进帐单印成了两联,客户每次填三联必然占用下两联中一联,不仅不合要求,而且废了一联,即等于一本只能作半本用。另外,许多登记簿设计的特别大,本来在一页可以印30行却印了20行,浪费了很多空间,我想,印刷厂最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此的估计一下,以上情况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集中采购节约的成本来弥补的。在集中采购之初没有想到,只是因为管理者搞混了专家的资讯和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讯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交易都是靠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讯来完成的,所以用专家的知识代替特定时点的知识会经常出现错误。经济学家拥有很系统的经济学知识,但在股票市场上做套利交易,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炒股票是靠特定时点的资讯来完成的。
斯宾塞-莫里斯条件对不同种类资讯的混淆。迈克尔·斯宾塞研究了劳动力市场上的讯号传递问题,提出了斯宾塞-莫里斯条件,将人的能力和学历挂钩,得出结论:学历可以显示一个人的能力。他认为某个具有较强能力的个人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学历证书,而能力低的人获得学历证书的成本比较高。
这个理论的直接后果是现在的单位都在招聘中要求高学历的人员,形成对高学历人才的盲目追求,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人们不惜代价追求高等教育,极大地 *** 了教育的供给,各种形式的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受过教育的人较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教育程度与能力成正比,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如同规模采购可以降低单位成本一样的基本规律。但是,按照哈耶克对资讯的分类,教育所提供的资讯是科学知识,是经过总结的资讯,而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特定时间和地点资讯的把握及处理能力。把对教育资讯的掌握能力与对特定时点的资讯的把握能力相混淆在具体的实践中也会出现问题。如在现实中,复读和购买也可以使本来不同能力的人获得同等的学历,另外,学生在校的努力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混学的人也很多;同是本科学历,不同学校的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所导致的唯学历倾向和假学历、假文凭现象等。学历作为一种受教育水平的指标所显示出的个人的能力在多数的情况下是一种制度选择的结果,而非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资讯分配
在现代经济系统中,资讯已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像资本、土地一样成为必须的生产资料并且作为一项产业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在以往的经济系统中,资讯产业所占的比重很小,基本上是作为国家公器由国家提供,其成本列入国家预算,其收益算做社会文明的进步,所以没有被列入通常的国民经济核算。但是,资讯作为一种资源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的作用却一直在发挥着,并且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始终。
按哈耶克对知识的分类,知识分为科学知识和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下面我将对这两类知识的分配状况进行分析。科学知识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垄断和实行国家配给的状态,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教育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分配的一种主要工具。教育实行国家配给表现在资讯配给工具如学校由国家垄断和掌握,考察一下各国教育的历史,不难得出以上结论。科学知识的垄断限制了对科学知识资讯的供给,使多数的社会成员没有机会去接受教育,教育成为少数上层社会的专利,资讯资源的供给相对于需求一直处于严重的不足状态,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序。历史上人们因缺少科学知识而导致的愚昧使社会付出的成本太大了。现在,中国放开了民营教育,使科学知识的供求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资讯象电力、交通一样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以国家为主导的资讯传播即资讯资源配置的效率非常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资讯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将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讯的分配也存在这种情况,传媒可以看作是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讯进行配置的一种主要工具,如广播电信、报纸等,传媒由 *** 经营也存在着资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资讯配置的非市场化运作,资讯非商品化,不能满足经济活动对资讯的需求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讯的需求越来越多,放开资讯资源配置主体的限制,允许民间资本经营传媒,建立以市场个体为主导的资讯传播机制,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社会资讯资源的配置也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资讯分配的状况决定着资讯不对称的状况,是资讯不对称的主要根源之一。现存的资讯不对称情况多数是制度选择的结果而非制度选择的原因,所以解决资讯不对称首先要着眼于资讯分配制度。资讯产业可以分为对科学知识进行配置的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和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讯进行配置的广播、电信、传媒包括互连网产业。又可以分为资讯资源配置的工具产业和资讯资源的内容产业。它们***同组成对资讯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系统。资讯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研究这个系统执行的效率如何及应该如何改进效率才能最优。
资讯资源配置的经济系统
资讯资源如同其他社会财富一样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对资讯资源的优先占有也会带来相关的财富,当某种资讯资源被独占的时候,相应的利益也会被垄断。专利权就是对资讯资源的一种独占,英特尔公司的晶片——这种科技资源的独占使它从容地居于电子计算机产业的金字塔顶,它的价值占整个计算机产业链的将近一半。当一国经济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时候,它的语言也会成为稀缺的资源,如英语,全球非英语国家每年要为掌握这种语言而花费巨大的财富。先进的文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巨大的资源,落后的地区要花钱才能买到,如好来坞的电影。
现在人们把经济系统分为物流、资金流和资讯流三块。经济学目前还较少地对这三块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这也可以看作对社会产业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也许会成为将来对社会产业进行研究的主流。现在的产业分类是把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且成为对经济系统进行研究和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手段。应用新的产业分类方法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等问题,非常值得经济学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
资讯自形成起就是沿着一定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资讯传播的工具和内容及其方式称为资讯资源配置的经济系统。这个经济系统可以分为对科学知识即系统的资讯进行配置的经济系统教育、科学、文化是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的主要工具和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讯进行配置的经济系统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连网等传媒是对之进行传播的主要工具。它们***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构成资讯传播的经济系统。
资讯不对称的经济系统
资讯资源如同其他社会财富一样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对资讯资源的优先占有也会带来相关的财富,当某种资讯资源被独占的时候,相应的利益也会被垄断。专利权就是对资讯资源的一种独占,英特尔公司的晶片--这种科技资源的独占使它从容地居于电子计算机产业的金字塔顶,它的价值占整个计算机产业链的将近一半。当一国经济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时候,它的语言也会成为稀缺的资源,如英语,全球非英语国家每年要为掌握这种语言而花费巨大的财富。先进的文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巨大的资源,落后的地区要花钱才能买到,如好来坞的电影。
现在人们把经济系统分为物流、资金流和资讯流三块。经济学目前还较少地对这三块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这也可以看作对社会产业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也许会成为将来对社会产业进行研究的主流。现在的产业分类是把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且成为对经济系统进行研究和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手段。应用新的产业分类方法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等问题,非常值得经济学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
资讯自形成起就是沿着一定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资讯传播的工具和内容及其方式称为资讯资源配置的经济系统。这个经济系统可以分为对科学知识即系统的资讯进行配置的经济系统教育、科学、文化是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的主要工具和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讯进行配置的经济系统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连网等传媒是对之进行传播的主要工具。它们***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构成资讯传播的经济系统。
资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