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制造厂管理规范
导读: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模具设计制造厂管理规范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画出模具图
要求按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也要求结合国家没有规定的工厂标准和工厂习惯制图方法。在绘制模具装配图之前,应绘制工艺图,工艺图应满足零件图和工艺数据的要求。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明“工序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毛刺修复没有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艺图就和零件图一模一样。
最好标明零件号、名称、材质、材料收缩率、拉伸比等。在流程图下。通常,在模具装配图上画出该过程。
1.画出装配结构图
绘制装配图时应尽量采用1: 1的比例,从型腔开始,同时绘制前视图和其他视图。
(1)模具装配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模具成型零件结构
2)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的结构。
3)分型面和分型方法。
4)外形结构和所有连接器、定位和导向部件。
5)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要求,按要求)和模具整体尺寸。
6)辅助工具(取料脱模工具、校准工具等。).
7)按顺序编制所有零件的序列号,并填写详细清单。
8)标明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2)模具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1)某些模具系统的性能要求。比如顶出系统和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模具装配工艺要求。如合模后分型面结合面的结合间隙不应大于0.05mm模具上下表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了装配确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模具的使用、组装和拆卸方法。
4)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储存等要求。
5)模具试验和检验要求。
2.绘制所有零件图
从模具装配图中画零件的顺序应该是: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形零件,再结构零件。
(1)图形要求:必须按比例绘制,允许放大或缩小。选景合理,投影正确,布局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于理解和装配,图形应尽可能与总装配图一致,清晰明了。
(2)尺寸标注应统一、集中、有序、完整。尺寸标注的顺序是:先标注主要零件尺寸和拔模角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所有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匹配尺寸,再标注所有尺寸。
(3)表面粗糙度。在图纸右上角标注使用最广泛的粗糙度,如“其余3.2。”其他粗糙度符号标记在零件的每个表面上。
(4)其他内容,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等级、热处理及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应正确填写。
二、校对、审图、描图、烘干
1.自我校对内容:
(1)模具与零件的关系以及塑料零件的绘图
模具和模具零件的材料、硬度、尺寸精度和结构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2)塑料零件
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纹、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件在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图案设计是否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择是否正确。
(3)成型设备
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是否足够,模具安装、塑件南芯、脱模是否有问题,注射机喷嘴与套筒接触是否正确。
(4)模具结构
1)分型面位置和精加工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会有飞边,开模后塑件能否留在带顶出器的模具侧面。
2)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接长杆和推管的尺寸、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是否会被型芯卡住,成型件是否有划痕。
3)模具温度调整。加热器的功率和数量;冷却介质流线的位置、尺寸和数量是否合适。
4)如何处理塑件的侧凹,去除侧凹的机构是否合适,比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和推杆是否相互干涉。
5)浇排气系统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合适。
(5)设计图纸
1)装配图上各模具零件的放置部位是否合适,表达清楚,有无遗漏。
2)零件图上的零件号和名称,生产数量,零件是自制的还是外购的,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的匹配加工精度,成型塑料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和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表面光洁度是否有明确的标注和说明。
3)主要零件和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和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该是正确的,不要让制造商转换它们。
4)检查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制图方法是否符合国家制图标准,是否有尺寸遗漏。
(6)检查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和尺寸是否有利于加工?
(7)重新计算辅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1)专业校对原则上按照设计师自校项目进行;但是,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和操作安全性上。
绘制时,首先要对图形进行消化,按照国标要求进行描述,填写所有的尺寸和技术要求。追查后自纠签名。
2)将绘制好的底图提交给设计师校对签字。通常的做法是,工具制造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会对制造工艺性进行审核、会签和检查,然后发送给孙。
(8)编写制造工艺卡
工具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编制制造工艺卡,做好加工制造准备工作。
在模具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检验的重点是尺寸精度。模具组装完成后,检验员会根据模具检验表进行检验,主要是检查模具零件的性能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模具的制造质量。
第三,试模和修模
虽然在选择成型材料和成型设备时,模具设计是在预期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的,但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所以在模具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一次模具试模试验,看看成型件质量如何。总是后来发现,修模排除错误。
塑件的不良现象有很多种,原因也很复杂,包括模具原因和工艺条件,两者往往只在一起。修理模具前,应根据塑件不良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找出塑件缺陷的原因,然后提出补救方法。因为成型条件容易改变,一般的做法是先改变成型条件,当改变成型条件不能解决问题时再考虑修模。
修模要更仔细,没有十分把握不能轻举妄动。原因是模具条件一旦改变,就无法改造恢复。
零件性能好不好,只有这样才能俚语模具的制造质量。
第四,整理数据进行归档
试验结束后,如果暂时不使用模具,应彻底清除模具残留、灰尘、油渍等。,涂上黄油或其他防锈油或防锈剂,并保存在贮存场所。
从模具的设计到模具的成功加工和检验,这期间产生的技术资料,如任务书、零件图、技术规范、模具装配图、模具零件图、基础图、模具设计规范、检验记录、模具试修记录等。,按规定进行系统整理、装订、编号归档。这样做看起来很麻烦,但是对于以后修模具和设计新模具非常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