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具体的种质资源有哪些?
最早于1967年由新疆生产兵团石河子141团的徐立元在苏联二号西瓜生产地发现。它最初被命名为安武玉,有绿色和白色的皮肤,宽深绿色的条纹和粉红色的果肉。1984期间,新疆生产兵团农六师农科所李胜贤利用其培育出一个不分枝的西瓜品种,并通过审定推广。该品种果实圆形,果皮颜色浅绿网状,果肉颜色粉红色。除了基部5个节内的分枝,该植物在主藤的中部和上部没有分枝。而且主蔓短而弯曲,叶片肥大,茎尖的生长点会在生长后期停止生长并自封顶。该品种不仅适合密植,而且无需田间修剪,有利于西瓜的工业化大规模栽培。1991年林德培等人早期对不分枝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不分枝性状受一对单基因控制,对正常分枝性状是隐性的,可以通过杂交转移利用。
2.短藤西瓜
蔓短的西瓜可以密植,从国外引进已经很久了。主要有两种:一种叫日本短蔓,属于小细胞型(dw1dw1),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叶片深绿色,丛生,主蔓不明显,早熟,果实发育期只有16d;;另一种叫美国短蔓,属于细胞少的类型(dw2dw2),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叶片淡绿色,主蔓。两个短蔓基因不相等,杂交后代为长蔓,但两者的特点都是果实小(1 ~ 2 kg),座果困难,所以很少直接使用纯短蔓品种,一般作为亲本材料培育果形小的早熟西瓜品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极早熟西瓜品种端阳1,台湾省省选育的管鲍。此外,日本矮藤(dw1dw1)作为杂交亲本(母本)时,由于其下胚轴短,叶片深绿色,也可作为鉴定杂种纯度的早期标记。
最近的研究表明,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短藤西瓜。黄等人(1995)利用他发现的短蔓雄性不育材料分别与日本短蔓(dw1dw1)和美国短蔓(dw2dw2)杂交。F1代全是长蔓,F2代除DW外还有短蔓类型,说明短蔓就是短蔓。
马国斌等(2004)研究表明,从美国引进的一个矮蔓材料(P1)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其基因型表示为dw 1 dw 1 dw 2 dw 2;中蔓材料(P2)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型为dw 1 dw 1 dw 2 dw 2;自选的长蔓材料(P3)不含短蔓基因,其基因型为Dw1Dw1Dw2Dw2。西瓜新品系SS17是通过与优质普通长藤西瓜P3杂交,分离选育而成。该品系中间蔓最大蔓长约1m,果实圆形,花皮,单瓜重约2kg,果肉红色,易坐果,早熟性好,中心糖11 ~ 12度。
3.植物叶西瓜
板叶为全叶或瓜叶。因为西瓜基本都是裂叶,所以板叶特别珍贵。王运合等(1977)最早报道了板叶2号(果实圆形,果皮绿白色,果肉粉红色,种子中等大小,有褐色和灰色的麻子)×苏联3号育成。之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早花西瓜品种中发现了叶片突变,育成了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叶西瓜品种中育3号(大叶红)。
由于叶片性状的标记作用,最早3 ~ 4片叶时与普通裂叶西瓜明显不同,可用于杂交种子纯度的早期鉴定。因此,随着西瓜杂种优势育种的普及和推广,板叶品系的选育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黄士杰等(1985)用密宝×中育3号育成新叶型品种崇开1(果实圆形,果皮深绿,肉大红色),育成西瓜杂交新品种周油8号;崔德祥等(1996)用自选系X-4×崇凯1育成新品系新凯(圆果、绿皮、网状、大红肉)。遗传研究表明,叶片性状的遗传受一对基因控制,裂叶性状为隐性遗传。天津市种子公司以具有叶片性状的品系为母本,通过杂交选育出西瓜新品种金丰1。西瓜新品种F35是河南省开封市蔬菜研究所用有叶性状的品系与母本杂交选育而成。
4.具有叶后绿特性的种质
马等(1995)在田间发现了具有绿叶(dg)特征的植株,通过多代自交获得了优良的绿系96B90。其植株表现为新生组织或器官的颜色由黄色变为白色和绿色,并随着衰老逐渐转为正常的绿色。比如新出土的子叶颜色由黄色变为白色和绿色,随着子叶的逐渐老化逐渐变绿,达到品种固有的绿色。后来新芽、嫩叶、幼茎都是这样。这一性状明显不同于正常的绿色植物,早在子叶期(播种后7 ~ 10d)就可表现出来。是理想的杂种纯度早期鉴定标记,具有很大的研究利用价值(图22-12)。进一步研究表明,后绿性状的遗传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96B90品系本身果形圆,果皮深绿,果肉红色,品质优良,可直接用于杂交育种和杂交转育,可用于选择杂交纯度早期鉴定的西瓜新品种。西瓜新品种正果5506是近年来以96B90为母本选育而成的。该技术于2002年6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图22-12叶子后面的绿色西瓜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