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经济状况

2012年,从江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545438+04亿余元,农林牧渔增加值93212万余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5亿余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以上。粮食总产量超过11.5万吨,肉类总产量超过1.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超过2200吨,实现粮经比41:59。

2013年,从江县完成新油茶园种植2644亩,低产油茶林改造1.1.00万亩,墨尔科特优良果种植1.500亩,核桃新种植1.60万亩。同时增加了香猪、猪、黑山羊、竹鼠、肉兔等。2005年,从江县初中在校生16529人,教师950人,校舍66237平方米,课桌椅65438套,实验仪器65438套,图书65438套。2010年校舍建筑面积比2000年增加88656m?新建中学7所,在校生4436人,毛入学率提高25%,教师530人,课桌椅5600套,实验仪器13套。

职业学校:从江县中等职业学校。

高中:从江县第一中学。

初中:从江县第二中学、从江县第三中学等从江县居住着苗族、侗族、壮族、水族、瑶族等19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保留着丰富而淳朴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生活习俗,具有原始性、多样性、独特性、组合性和规模性等特点。其中,以、银滩、巨洞、龙图为代表的侗族文化,以岜沙、高雕为代表的苗族文化,以为代表的瑶族药浴文化,以为代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以岗边、李咏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以增冲为代表的鼓楼群、花桥群、民居建筑等。

物质文化遗产

有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高增黄晓村,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世外桃源”的高增李湛村。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十里柑橘园长龙图,有疗效神奇的瑶药浴池,有四寨河游乐园,有独柳江黄金旅游线,有民族风情浓郁的焰火节、端午节、斗牛节、节、藏族节、柑橘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从江县申报的瑶医药(药浴疗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江的民族民间节日很多,大部分集中在秋冬季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吃年货节、七月节、中秋节、重阳节是从江各族的同一个节日,但由于民族不同,活动也不同。如春节期间,侗族人民一般会进行祭祀撒、吹笙踩堂、举官、荡秋千、鼓楼抓鸡、吃相思、表演侗戏、斗牛等活动。苗族开展祭祖、芦笙比赛、鸣枪、踩歌厅、打鸟等活动。各民族、支系、村寨之间有许多独特的节日,节日时间不一,民族色彩浓郁,节日气氛神秘。一般可分为祭祀、农事节日、纪念三种。

祭祀节日主要有鼓藏节(祭祖节)和苗年、侗族藏节、冻鱼节和杨家年、水族的茅节和段节、瑶族的节、壮族的中秋节等。

农业节日众多,主要有苗族插秧节、春节、燕子节、开秧节、祈福节、切粒节、套袋节,侗族有社火节、棉花节、耙洗节,瑶族有正月节、秧苗节(宗巴节)、棉花节(牛街节)。

最著名的纪念节日是龙图节和罗翔芦笙节。瑶族长腰鼓的主要道具有长腰鼓、普通小鼓和特制服装。

长腰鼓不同于普通腰鼓。普通腰鼓两头小中间大,打在腰上。长腰鼓两头大中间小,用一整块泡桐树做的,拿在手里打。长腰鼓全长约90 cm,两端直径约10 cm。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细,中间最小点的直径只有4厘米左右。建议将拇指和食指握在一起以保持稳定。中间镂空,两头用牛皮扎紧。有的长腰鼓,在距离两端2-3厘米处,用彩色线条装饰。

跳瑶族长腰鼓舞是瑶族男人的专利。一般是两个人或者四个人同时跳。场地宽敞的时候,也可以增加到六八个人。跳瑶族长腰鼓舞时,一人用古瑶语唱长腰鼓舞歌,另一人击鼓伴奏。舞蹈者每人手持一面长腰鼓,伴随着锣鼓声和瑶族歌曲的旋律。一边跳舞,一边用四指敲击长腰鼓。这种舞蹈动作复杂多变,幅度大,力量强。

伴随着瑶族长腰鼓舞的瑶族歌曲是用汉字记录的。歌词全文96句658字。侗族人祭祀萨岁。

“萨岁”是侗族最高的女性祖先。据说“撒穗”可以驱邪,保护村庄和人民。侗族人认为,只有祭祀好“撒”,才能人畜平安,兴旺发达。每当寨子里发生天灾人祸,就认为是“撒”没有照顾好,“撒”没有保佑寨子。因此,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崇拜“撒”。祭祀“撒”的活动也是很隆重的,不能马虎。祭祀“撒”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有传承侗族文化的一面。

侗族鼓楼抢鸡婚俗

贵州省南部侗族地区从江县甘疃一带至今仍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婚礼习俗——鼓楼抢鸡。

侗族历史上曾经盛行过表亲通婚的习俗,但今天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南部侗族地区的一些地方,仍然有给舅舅家“彩礼”的习俗。有些地方还有表亲邀伴抢表亲“黑米”的习俗,侗话称之为“勾践嫩”。

和刘冬其他侗族村寨一样,甘疃地区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问亲、定亲、送礼、接亲、回门、离家等几个流程。所有年前结婚的新娘都计划在农历正月初二回家。回家的时候,新郎带着几十个黑米、猪肉、鸡肉、糍粑、米花、糖果和新娘一起走。从鼓楼抢鸡是婚礼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抢鸡活动是表兄妹之间举行的。只要堂兄妹结婚,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四五十岁的堂兄妹,都要参加。

2011165438+10月2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举行“宋东节”,当地侗族同胞展示了“唱月坐月”的习俗

唱着歌坐在月亮上

“唱月坐月”是从江县侗族、苗族、壮族青年男女非常流行的习俗。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开始选择友好、志趣相投的朋友。村里三五个姑娘聚在一个女伴家纺纱、绣花、垫鞋垫,等着罗汉(一个小伙子)上门。罗汉们自带琵琶或牛腿琴,来到姑娘们聚集的地方与之相处。

只嫁不嫁外。

700多年来,代代相传的村规民约被严格地写着:不嫁外,不嫁外,保守改花换草的秘密。据了解,村祖师爷吴提出控制人口增长,并叫村名制定村规民约:一对夫妇只准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孩子就按村规民约处罚。有严重超生孩子的,将被永远驱逐出村子,不允许回到这里生活。

早婚不早育

在李湛村,一男一女结婚后,新娘仍将住在娘家——“夫家”。农忙的时候,男女可以去对方家里帮忙干活——“夫妻互助”,等姑娘大一点——就住在婆家。除了严格限制结婚,李湛人还会严惩离婚者,提出离婚的人要上交“大米300斤,白酒50斤,肉100斤”,这些东西全部没收。之后,离婚者不得继续在村里生活。

真正的性别平等

在李湛村,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则:女儿继承棉花田,儿子继承稻田。此外,父母还得给女儿一块“女孩田”。如果不给女儿“女孩田”,不仅会被戏弄,还会被男方离婚。在老人的财产继承上,森林和菜园分男女,房子基业和牲畜归儿子,金银首饰和布匹由女儿带到婆家。因此,在李湛村,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并不存在,而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98%的家庭有一男一女。

在李湛侗寨,几乎98%的家庭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和女孩很少。这里面隐藏着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就是用一种叫“变花草”的草药来平衡胎儿的性别。在整个侗寨,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变花草”的风景,只有一个人有资格知道。这个人被村里的人称为“药师”。而“药师”通常是传女而不是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