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了哪些对抗噪音的「降噪神器」?
说到“降噪神器”,我们往往会想到各大品牌的降噪耳机。但实际上,汽车安静驾驶舱使用的降噪“黑科技”远比降噪耳机复杂。
1,Muz0系列降噪产品有多种模式,本来传感器会捕捉外界噪音引起的震动,然后转换成信号,送到防振电路进行处理。电磁系统会根据这些信号判断噪音振动的方向,释放原有的振动,最终达到低噪音消除的效果。
2.从被动降噪到主动降噪。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对抗噪音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起初,我们只能以“防御”的方式追逐和拦截噪音。大到厚厚的墙壁和玻璃,再加上厚厚的隔音棉大范围隔离或吸收噪音,小到耳罩和耳塞部分抵抗噪音。而被动降噪主要可以对抗高频噪声,但是低频噪声的隔离效果会大打折扣,比如飞机或者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这种被动降噪的方法被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主动降噪技术的诞生。主动降噪的概念是Bose的创始人Amar G. Bose博士在一次飞机旅行中因为受不了飞机噪音而提出的。如果你在飞行中使用主动降噪耳机,你一定体验过在降噪的瞬间低频轰鸣声突然被隔离的感觉。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主动降噪的原理是通过耳机外部的传感器采集噪音的振动波形,然后通过耳机内部的发声单元产生反向振动波形来“中和”噪音。显然不同于以往那种只靠被动降噪的“预防”形式。主动降噪ANC通过反转噪音中和来“攻击”,大大削弱了低频噪音的传播。
3.更复杂的降噪神器:静音座舱技术。噪声控制在局部进行,耳机降噪其实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应用场景。最先进的主动降噪耳机只需要使用隔音包/耳塞进行被动降噪,然后进行单点的噪声波形测定,再在耳机的单个发声单元进行噪声“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