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硫丹乳油的增效剂是什么?大师能告诉我吗?

农药增效剂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1前言

农药剂型和制剂的质量是决定农药产品价值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决定着生产和使用者的安全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用不同种类的增效添加剂,将一种原药加工成不同剂型和规格的产品,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是很大的差异。近几十年各种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目前加工的农药制剂产品渗透力低。田间喷洒后,95%以上的农药无法发挥作用,无效农药流失挥发,污染大气、土壤、水质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目前的对策:(1)复配,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制成制剂,可以提高农药的毒性,减轻害虫的抗药性,但害虫会产生复合抗药性,同时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增多。(2)添加增效剂可以大大减少农药有效成分的用量,充分发挥药效,尽可能减缓昆虫产生抗药性的概率。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增产增收。

增效剂主要是害虫中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等生物可降解酶的抑制剂。农药增效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或减弱靶标(害虫、杂草、病菌等)的解毒作用。)对农药活性的影响,延缓农药在防治对象体内的代谢速度,从而增加生物防治效果。农药增效剂作为一种农药助剂,对不同种类的农药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增效剂的化学结构必须与活性成分的作用方式相适应;

(1)内吸收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需要助剂来帮助植物中活性成分的转移。对于叶面处理剂,这也包括药剂通过植物表皮的转移。

(2)触杀/保护剂(杀菌剂和杀虫剂):需要助剂来帮助增加覆盖率(润湿剂)和增强耐洗性(粘合剂)。

增效剂本身无活性,但与相应的农药混合后,能明显提高其润湿、铺展、分散、滞留和渗透能力,减少喷洒药液随风(气流)飘移,防止或减轻对邻近敏感作物的伤害等。有利于药液在叶片上的铺展和附着,减少紫外线对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达到延长药效有效期,提高其生物活性,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一个好的增效剂不仅能使农药的防治效果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还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来之不易的农药品种的寿命。

2国外概况

自从20世纪30年代末发现带有邻亚甲二氧基苯基的化合物,简称MDP化合物,不仅对拟除虫菊酯,而且对其他农药都有或多或少的增效作用以来,国外许多专业农药公司和研究机构一直在积极开发农药增效剂,发表了许多专利和文章,并把许多新产品投放市场。

2.1农药方面

应用目标包括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植物杀虫剂鱼藤酮。

亚甲二氧苯衍生物主要用作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有机磷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农药增效剂,通式如下:

二丙醚、胡椒基丁醚、甲基增效磷、增效磷、XG-1高渗油增效剂、

HWP-2强力增效剂、GY-1农药增效剂、氮酮、渗透剂CN、京4-9增效剂等。沈阳化工学院在1983研制的混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添加剂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提高了近一倍。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农药增效剂SYP-2及其类似物的合成,以增强农药、蚜虫和杀螨剂的活性,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增效剂和主剂已混配并桶喷或作为制剂的组合物施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1农药方面

应用对象为:氰戊菊酯、氯菊酯、234生物菌酯、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丙烯菊酯、有机磷农药等。

三苯基膦:马拉硫磷的专用增效剂。

GY-1农药增效剂:用于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伊维丁、氧乐果等乳油和灭多威水溶液中。

农用高渗增效剂:京5号,用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敌鼠、功夫、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京-4号用于氨基甲酸酯和硫丹等其他农药以及其他与有机磷复配的农药,用于乐果、久效磷等部分有机磷农药。

渗透剂CN:对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增效作用(倍),对有机磷类农药有近$ NUMBER倍的增效作用,如溴氰菊酯、拟除虫菊酯、久效磷、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敌敌畏等。

CT-901:用于阿维菌素、啶虫脒、吡虫啉、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敌敌畏等。

HP-1:用于氧化乐果和杀螨鳞片,提高药效(#6倍。

胡椒基丁醚: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倍硫磷、敌敌畏、莠去津、三氯生。

增效磷:与有机磷(尤其是拟除虫菊酯)等农药混用时,对多种害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已产生抗性的相关害虫的防治增效活性也很明显。

八氯二醚:甲氰菊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Es- biothrin在灭蚊方面的协同效应。

氮酮(十二烷基氮杂环丁烷-2-酮):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等农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3.2除草剂

应用对象有有机磷、二苯醚、酰胺等。

氮酮:对多种农药有增效作用,如除草剂那胶精、虎威、丁草胺、乙草胺等。,都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商品名为961,是草甘膦专用增效剂。

4应用前景

当前,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日益减少的土地、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和日益严峻的环境要求,人们需要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新型农药。但新农药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成功率低,尤其是现代高效和超高效农药。随着农药增效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许多新剂型:一方面可以减少我国大吨位的可湿性粉剂、乳油等老剂型对环境的污染,调整我国剂型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现状,同时节省包装、储运费用,对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原药的物理性能,不仅延长原药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原药的作用,减少用药量,扩大适用范围,降低成本,节省人力。而且可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使用者安全性、最大限度发挥农药有效成分功效的目的。

因此,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增效剂,赋予各种农药表面活性,增加其润湿性、渗透性、成膜性、粘附性等理化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药添加剂的使用要点

用于改善农药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的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也称农药助剂。农药助剂是化学农药加工剂型中除有效成分以外的各类助剂的总称。佐剂本身基本没有生物活性,但能增强防治效果。农药种类很多,理化性质不同,剂型的加工要求也不同,所以需要的添加剂也不同。助剂选择是否得当,对农药制剂的药效影响很大。如含10%毒死蜱和30%柴油的混合乳油与不含柴油的20%毒死蜱乳油除草效果相似,但毒死蜱用量相差1倍。使用波尔多液时,若加入0.2%~0.3%骨胶,可抵抗雨水侵蚀,提高防病效果。农药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往往可以提高农药对植物的安全性,降低对人畜的毒性。根据国际农药制造商协会联合会(GIFAP)公布的资料,目前有62种剂型。剂型配方中涉及的主要助剂有: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增效剂、渗透剂、展着剂、粘合剂、稳定剂、增稠剂、成膜剂、抗凝剂、抗结块剂、崩解剂、消泡剂、抗漂移剂、抗静电剂、药害降低剂、除草剂和抛射剂的解毒剂等。

第一,添加剂的使用

1.农药助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将不能直接使用的农药制剂制成可用的农药制剂。作为农药助剂,不仅可以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效益。目前农药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磺酸盐、酰胺、有机硅等。例如,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20%氯嘧磺隆一起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麻。在草甘膦中加入适当的高级脂肪烃可以大大提高其除草效果。

近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也取得了快速进展,它也将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农药助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生物化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除了具有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化特性外,还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的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可能成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或升级产品。

2.油和油脂助剂

油类添加剂能加快叶面喷洒农药的吸收效率,它们能与农药和水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有助于目标作物叶面喷洒时吸收农药。应用市售石油润滑油添加剂和乳化剂防除草坪中的三种杂草。目标作物表面的蜡可溶于石油润滑油溶液,其溶解度因作物种类和生长环境而异。

植物油添加剂在强化除草剂的生物活性和减少雾滴漂移方面比石油润滑油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好得多。例如,二甲氧基啶和甲基化油添加剂Scoil的混合物对三种杂草的控制效果优于石油润滑油添加剂CleanCrop。植物油添加剂能促进吸收和传导,增强除草剂对杂草的控制效果。实验表明,植物脂肪酸比甘油酯更强。切斯特尔。Foy等人指出几种添加剂增加烟嘧磺隆对狗尾草的控制效果依次为:甲基化葵花油>;石油润滑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WK & g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X-77。

3.无机盐某些无机盐添加剂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可以大大提高除草剂的活性。这些无机盐包括硫酸铵(NH4)2S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和硫酸镁MgSO4。但是,一些盐在喷洒时会破坏一些除草剂。有资料表明,除硫酸钙CaSO4、硫酸钠Na2SO4、磷酸钙Ca3(PO4)2和磷酸钠Na3PO4外,钙、镁、钠、钾铁盐都会破坏2,4-D,但这种拮抗作用可以通过降低溶液的pH值或将2,4-D转化为难以解离的盐来降低。将尿素、硝酸铵、聚磷酸铵、硫酸铵、石油润滑油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盖草灵和二甲氧基啶混合,防治禾谷类作物中的狗尾草,石油润滑油大于表面活性剂或盐类。

4.农药添加剂的混合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使用单一佐剂。为了提高药效,可以同时选用多种助剂,但必须注意克服各种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农药光降解,降低药效。如果将各种助剂(液氨、肥料、油、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可以增强苯磺隆在小麦、黑麦田中的活性,增强有效成分的渗透,促进其进入植物组织。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农药的药效,必须合理使用各种添加剂。在同一剂型下,不同种类的添加剂会明显影响药物的性能。如果农药与表面活性剂不相容,悬浮剂的悬浮率会降低,不合适的润湿剂和分散剂会降低可湿性粉剂的悬浮率,表面活性剂也会影响农药的叶面吸收,这在茎叶处理农药中尤为重要。

二、影响农药添加剂应用的因素

表面活性剂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取决于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相关性以及分子在不同相(液滴和植物或动物表面)之间的分布。药物在靶标上的润湿铺展性能和在靶标表面的滞留直接影响药物在靶标表面的渗透和生物活性的发挥,因此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增强药物分子在叶面或昆虫体内的铺展,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这种影响还与溶液的温度、浓度和大气压有关。

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极性和浓度对吸收的影响在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2,4-D叶片吸附和渗透的影响时,SyuanTan等发现聚氧乙烯乙二醇(PEG)系列表面活性剂能大大提高某些农药喷雾剂在苹果近轴叶片表皮的渗透效果,但对吸附作用不明显。PEG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和2,4-D在叶表皮的渗透量呈负相关。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2,4-D对角质层膜的渗透性,其渗透性随着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增加而降低。因此,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变化对2,4-D的渗透率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复合溶质渗透

在蒸发过程中,渗入表皮的物质(成分)量与溶液总量无关。溶质的吸收与表皮和残渣间的系数和浓度有关,渗透速率取决于溶质和表面活性剂的亲和力。化合物的渗透速率不仅与在表皮蜡中的溶解度有关,还与溶剂的蒸发速率有关。蒸发后,化合物的渗透速率会受到角质蜡层和表皮中浓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能具有疏通运输障碍、阻碍化合物分散、转移其吸收位点、改变化合物性质和降低其阻力的作用,从而为植物吸入活性化合物创造条件。渗透性的提高是基于药物的有效成分与表面活性剂渗入叶片时发生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结合溶解或渗透机制)或特殊表面活性剂诱导植物体内转运障碍的改变,从而使其更容易穿透颗粒。

三、农药添加剂在农药中的作用

农药施药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往往离不开配套的添加剂。为了获得更好的药效或将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往往需要添加剂。

1.有些农药必须同时使用助剂才能保证药效。如草甘膦、调节膦、2-4滴胺盐、茅草、麦草畏、毒莠定等。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使用规定的助剂(主要是润湿剂和渗透剂,有时还有安全剂)。

2.选择合适的佐剂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没有佐剂效果太差。如在农药马拉硫磷喷雾液(浓度0.1%)中加入农药显色剂TritonCST,72小时杀灭黑皮肤炎的效果可达83%~93%(单独使用马拉硫磷时为6%)。又如添加剂农如100、吐温80、渗透剂Tx浓度为0.1%时,对调节磷化氢、抑制菜豆生长有明显影响。

3.匹配添加剂可以满足某些应用技术的特殊性能要求,使其成为实用的先进技术。比如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对制剂载体或稀释剂、药害降低剂有特殊需求;发泡喷涂法对发泡剂和稳泡剂有特殊要求;控释技术对胶囊皮和悬浮添加剂有特殊考虑;静电喷卷技术需要满足超低容量的要求,并有专有的防静电系统;农药与液肥配合施用是一项省时、经济的技术,要求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或使用专用的外加剂。

4.为了保证安全,在应用中需要添加剂。比如添加适当的抗蒸腾剂、抗漂移剂,可以减少施药时空气漂移对敏感作物、人、畜等的危害。添加特殊的有气味的拒食添加剂和特殊色素,警示人们避免误食或中毒;仍有许多除草剂活性高,但选择性不足;为了保护作物免受药害,在使用安全剂(也称为解毒剂)时,常常需要与它们配合使用。

四、农药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农药剂型正在向水基化、颗粒化、多功能化、缓释化、省力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微乳剂、水乳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干混悬剂、缓释剂等一些高效、安全、经济、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剂型不断涌现,将是21世纪农药剂型发展的主流。围绕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世界农药添加剂正朝着大分子量、高效、低剂量、多功能、优质、低价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实际,有关专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重点发展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产品。第二,要加快发展三维结构的大分子量表面活性剂。三是大力开发种衣剂成膜新产品。第四,积极开发农药粘合剂、稳定剂、高效扩散剂和除草剂解毒剂,增加增效剂和渗透剂新品种。同时,应探索微型计算机在农药助剂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发新的农药助剂正在进行中。我国农药加工业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建议有条件的科研院所、研究所和企业建立数据库,促进微型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