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港口发展有哪些成功之处?
2006年,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条主线,不断加强科技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科技工作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以上列入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97项,科技经费3879.5万元。高技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3.07%,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
江苏张家港保税区是中国唯一的内陆港口保税区。凭借海关保税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三大功能,保税区化工、粮油、机电、纺织四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各类优质资源的聚集地、新兴产业的集中地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中国长江流域的重要投资载体和连接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重要桥梁。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港区2008年6月5438+2月,中国唯一的县级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是中国第十二个保税港区,也是江苏省首个保税港区。
张家港保税港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分为码头作业区、加工区、仓储区、集装箱区、散货区五个功能区。具有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拨配送、国际中转、检验检测及售后服务维护、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运营等功能。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徐中高表示,张家港保税区将全力打造四个中心:以大宗货物为特色的国际大宗集散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的流域航运中心;专注于国际采购的国际配送中心;以专业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商品展示中心。在保税港区,企业可以享受便捷的出入境手续、优惠的税收政策、放宽的贸易管制、简化的业务手续等优惠。
江苏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具有政策和口岸区位优势。它有四个功能:国际中转、国际分销、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是中国开放度最大、政策最优惠的经济特区。
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纺织、化工、汽配、食品等产业,投资条件和配套设施齐全。张家港经济开发区正日益成为张家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发展中的新城区。
江苏杨紫茳国际化学工业园是以精细化工为特色的化学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是张家港保税区的产业配套区,享受保税区相关优惠政策。园区化工产品交易量占全国大宗化工市场的60%,在全国23个竞争最激烈的化工交易市场中排名第一。
江苏杨紫茳国际冶金工业园的产业定位是以沙钢集团和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为基础,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冶炼加工为主导产业,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为延伸产业。正在建设的冶金物流中心将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物流配套服务。
张家港姜妍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张家港市北部,长江沿岸。开发区东西总长50公里,南北长约2公里。是投资码头仓储、基础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理想之地。正逐步发展成为以石化、机械、建材、码头、仓储、生态农业为主体的临江产业聚集地。
开放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出口产品包括纺织、针织、丝绸、服装、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15大类500多个品种,贸易业务已扩展到近100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82.7亿美元,其中出口28.4亿美元,分别增长61%和441%。预计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将超过6543.8亿美元。
2004年,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共完成进出口总额654.38+0.238亿美元,其中出口9.5亿美元,位列中国外贸企业30强、中国企业500强654.38+0.68,连续多年位居江苏省外贸企业首位。
目前,全市已批准外资企业1200多家,投资总额12多亿美元,注册外资近60亿美元。陶氏、杜邦、雪佛龙菲利普斯、三菱、伊藤冲、日本旭化成、韩国浦项和威亚、德国博茨、南方毛业、法国罗地亚、夏日、波坦等近50家国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创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
张家港市非常重视对外开放。中粮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北京三吉利能源、CIMC、安徽海螺、铜都铜业、新疆屯河、上海港机等10多家国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在本市投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设立和利用外资项目1600多个,注册资本50多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006年,通过组织实施“310工程”(即十大科技重点工程、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十大专利产业化工程),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有5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以上工业科技计划。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4个,国家火炬计划17。高辛张彤“紫铜稀土处理直接生产高性能铜合金管材及产业化”和国泰华荣“3000吨/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两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6项、省级软件产品9项,贝尔机械等19家企业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飞翔化工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城市未来软件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软件企业。4项成果被列入省科技进步奖,12项成果被列入苏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居苏州各市(县)之首。
2006年,张家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专家评审,被正式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标志着该市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在孵化服务、硬件设施、发展指标等方面进入国家级创新中心行列。
张家港职教中心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学校,是我市首家国家级星火学校,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沙钢的“棒线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板带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飞翔化工的“江苏功能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被列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科技局与东南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合作建设的张家港光电公司技术服务平台建成。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2006年,市科技局以“三个一百”活动为抓手(即组织百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对接;推动10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组织100名专家教授到香港市考察企业),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170多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我市考察交流,100多家企业到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全市105家企业与110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扎实推进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工作的同时,市科技局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全年新开工合作项目75个。国泰华荣“硫烷基烷氧基硅烷”、通力机电“TL电脑绗缝绣花机”等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和海狮集团“GXZQ-65438”。
专利申请大幅增加。
2006年,苏州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实现大幅增长,居苏州所有县级市之首。市科技局组织17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获得最佳团体奖和最佳展览奖。9家企业以11专利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
2006年,苏州市共有项目17项,其中省级农业科技项目5项,国家级农业科技项目2项。
江苏周琦防治蔬菜枯萎病和青枯病的芽孢杆菌制剂研发被列入省农业高技术项目,使该市在承担省农业高技术计划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市李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出口鲜切花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被列入苏州市第一批农业项目,引起了省科技厅和科技部的重视。
种子栽培和作物设施栽培取得新进展。沈园葡萄籽(5份,1.20g,5个品种)随“实践8号”卫星太空遨游1.5天,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葡萄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省种子飞天的先河。
12 16日,江苏及长江中下游沿线首个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位于县级口岸的保税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