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平衡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利益平衡理论?
第一,利益平衡的概念
利益平衡也叫利益均衡。利益平衡是在一定的利益格局和制度下,利益体系相对平和、平衡的一种状态。利益平衡既是一项立法原则,也是一项司法原则。法律、规则、制度都是建立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的。在法律层面上,利益平衡是指“通过法律的权威协调各方面的冲突因素,使有关各方的利益在* * *存在和兼容的基础上达到合理的优化状态”。
2.理论:一般来说,利益冲突可以通过社会自发调节来解决。但是,随着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需求的无限化,利益冲突已经超出了社会自发调节的范围。相应地,作为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法律应运而生。法律调整相互冲突的利益,安排利益的顺序和排序,为各种利益评价问题提供答案,即在人们追求利益之前提供一系列评价规范。法律按照稳定的评价规范解决利益冲突,使法律成为稳定有效的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使冲突各方处于利益关系的平衡状态。具体到专利法领域,法律需要解决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和与专利权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以及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其处于利益平衡状态。
利益平衡的应用应坚持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平等待遇原则
在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中,平等待遇原则是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平等是实现上述价值目标的基础。平等原则已被现代国家吸收并确认为法律原则之一。
第二,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
“法律的功能是调整、调和、调解各种混杂的、相互冲突的利益,使我们文化中的各种利益或重要利益的大部分得到满足,其他利益的牺牲最小。”在分配权利和义务时,应以利益大小为标准,同时兼顾各种利益背后的内容,充分分析各种利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按照双赢或多赢的原则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分配,使多个主体的整体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