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既有乐观的看法,也有批判的看法。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着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长缓慢、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降低物价涨幅,又要防止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个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率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

一是经济增长总体平稳。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位企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是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整体物价涨幅可控。虽然食品和居住价格同比涨幅仍处于高位,但价格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三是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从需求结构来看,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的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

总的来说,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很多。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经济增长的势头仍然强劲。在水利、保障房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带动下,投资增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最终消费将随着就业形势的改善、工资的上涨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而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出口增速会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但仍会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速仍会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充足,翘尾因素逐步减弱,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未来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相对有利,但仍存在不少矛盾,如物价高企、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等。

一是物价高位运行。由于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食品和居住价格同比涨幅仍处于高位,劳动力、工资等要素成本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来看,今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来看,由于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的降温以及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的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减弱。从外需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增加,导致出口增速放缓。

三是结构调整压力加大。从需求结构来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低于投资。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紧张,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结构性失衡使得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仍处于高位,买卖双方的博弈使市场陷入胶着状态。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