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对蟾蜍的描述是什么?
蛤蟆解名促秋,秋敷,菊花促,苦龙,霍皮,蛤蟆。气味刺鼻,性凉,微毒。主治:1,腹中冷食(饮食不利,两胁胀满,按之以转)。用一只大蛤蟆,将肠去皮,切成小块,加入硝石(强者一升,中者五升,弱者七升),用七升水煮成四升,一次服下,可得腹泻。2、儿童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腹。黄瘦,头上有疮)。用秋后大蟾蜍初,去头足肠,涂清油,瓦上烹食,排秽。连续吃了五六片,一个月后,描述变化,疗效显著。3、五营养不良八痢疾(面黄肌瘦,好吃土,不思哺乳)。用蟾蜍(可烧)、皂荚(去皮串)、硬币(可烧)、蛤蜊粉(水蝇)、三钱、麝香,磨成粉,糊成玉米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四十粒,空腹服用,送米汤。一天服两次,这个药方叫做“五脱鲍彤丸”。4、马牙,口鼻糜烂。用干蛤蟆裹黄泥烧,取二分产,加黄连二分半,青黛渣少许麝香,研成粉末,敷于患处。5、小儿口疮。疖子。用夏蟾焙干,研成粉末,敷于患处。6、一切湿疮。用蛤蟆烧灰,用猪油拌。7、小儿癣疮。处理方法同上。8.恶疮附骨(持续流脓,或疮孔露骨,久治不愈)。和鸡蛋大、头发凌乱的猪油四两,熬干,去渣,浓缩成膏;先将桑白皮、附子熬成疮,再将干龙骨粉撒在疮周围,最后贴上膏药。9、肿毒初起。将一只大蛤蟆剁碎,与炒过的石灰混合,研成泥敷上。频繁换药。10,破伤风。用蛤蟆两半(剁成泥状),加一两辣椒,用酒炒香,加两半酒,温服。很快,全身冒汗,很有效。11,骨折和断裂。将生蛤蟆磨成泥,敷在伤口上,用竹片包好外用。12,大肠痔病。用癞蛤蟆一只,用泥封好,放在火上烧,磨成粉;再取一大块猪,两头扎紧,煮熟切碎,蘸蟾蜍粉吃。所以很多时候痔疮都是自己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