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5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在全省13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排名第四,在116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八。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在全省138个省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三,在全国116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九。综合竞争力在全国116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39位。截至2010年末,全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超过12亿美元,到位外资超过60亿美元,外商投资项目599个,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278个。
1.创新载体建设
全区投资6543.8+0.3亿元,新增科技创新载体面积58.35万平方米。科技园东园产业集聚区48000㎡科技产业大厦已全面交付使用;双塔1 R&D大厦已交付使用;五星级商务酒店已经开业;R&D 2号楼进入装修阶段。科技产业集聚区56栋独立R&D建筑、精英公寓、中央景观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2.5倍工业园、丁卯经产业园、中小企业园、兴港科技创业园等标准厂房相继建成。
2.科技人才和机构引进
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9个,高层次人才64人,科研院所6个。6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4人入选第二批“331计划”。
3.科技发展指标
2010年,新区将全面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新区管委会连续四年荣获镇江市科技进步目标管理先进集体一等奖。镇江航空材料科技产业园、镇江光电科技产业园、镇江软件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科技产业园。镇江科技创新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十大创新园区之一。镇江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镇江兴港
科技创业园、镇江新鼎茂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全区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654.38+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6.1%,占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的27.54%。全年自筹科技投入实际完成576543.8+0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科技投入31.6万元,占本级预算支出的3%。当年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按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认定创新型企业21家,认定民营科技企业27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技术创新基金项目8项、科技成果转化省级专项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技支撑项目(产业)5项、新兴产业市级科技项目16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651.9万元,同比增长35.2%。专利申请1395件,同比增长17.5%,其中发明专利274件,同比增长40.5%,授权专利805件,同比增长106.4%。软件业营业收入654.38+0.85亿元,同比增长80.5%,服务外包合同额8048.7万美元,同比增长235%。
4.国内生产总值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区经济工作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政策机遇期,积极配合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惠及民生的经济刺激措施,实施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战略。整体经济发展态势继承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势头,2010年表现良好,呈现出良好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人均GDP逼近65438。全年,我区GDP增速呈现高开高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438+0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00.75亿元,同比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0.96亿元,同比增长20.9%。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0%,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10年,我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全市65438+万元,达到人均119800元。按年末汇率计算,我区人均GDP已达18100美元,标志着我区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国际公认的中等发达地区水平。
5.工业经济
2010年,工业总产值890亿元,同比增长33.62%;实现销售额805.56亿元,同比增长36.64%;利税总额76.67亿元,同比增长41.59%。其中,工业产值783.8亿元,同比增长33.49%;增加值1,81.6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销售额765,438+02.05元,同比增长465,438+0.565,438+0%;利税总额73.265438亿元,同比增长45.13%。2010年,我区经济工作继承了去年下半年的良好势头,运行质量良好,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整体运行平稳快速。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工业产值、销售额、利润增速均居全市首位。一是抓好工业新增长点扶持,今年完成新增规模企业33家。二是抓好大型企业的培育。我区今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51家,同比增长18.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全区销售亿元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5%,51家企业中有46家产销同比增长,其中增幅超过30%的企业有29家,罗地亚化工、KYB液压、大成新能源等企业均实现翻番。亿元企业是新区工业经济的龙头。
二是运行质量持续提升。2010年全区工业利税7 3。2 1亿元,利润56.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13%和42.15%,增速继续位于全市前列。利税增幅高于产值和销售额增幅;21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126家实现利税同比增长,达到总数的60%。上报亏损企业11%,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同比减少41.46%,环比继续收窄。亏损企业亏损额0.38亿元,同比下降38.71%,降幅继续扩大,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全年实现收入367.68亿元,同比增长44.95%,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44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行业销售额194.62亿元,同比增长33.18%;新能源行业销售额654.38+0.462亿元,同比增长654.38+0.35.4%。新兴产业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大成新能源公司及时抓住市场回暖的机遇,迅速实施技术改造扩大产能,销售额达到4.93亿元。同比增长1.55倍。盛瑞太阳能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已获得德国TUV认证,首批产品已进入欧盟市场。
四是重点增长点进展顺利。今年以来,我区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分公司目前总投资6-7亿元,预计2011年6月建成投产。一、二期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50-60亿元。罗地亚(镇江)化工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目前已投入试生产,投产后新增销售额可超过8亿元。三期工程设计产能5000吨/年,预计2065,438+065,438+0年5月投产,投产后将增加销售额4亿元。一、二、三期项目投产后,总销售额可超过20亿元。新昌源(江苏)有限公司第一套设备已投产。第二套装置计划在2011实施,视第一套装置运行情况和原材料采购情况而定。投产后销售额可达6543.8+0亿元,一期两套装置销售额可达20亿元,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最终销售额将超过50亿元。无锡格林艾普化工有限公司镇江分公司一期已开始试生产。二期工程预计2011年6月投产。目前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旺盛。预计2011年销售额将达到1.5亿元,2012年销售额将超过20亿元。
6.大型企业的培育
截止2010年末,全区工业企业218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全年新增企业33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1家,销售收入超1亿元企业10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预定企业中有36家化工企业,1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4家造纸企业。
7.金融
今年以来,新区以“为新苏南而战,提振精神”为主题,按照“科技引领、低碳增长、民生优先、环境支撑、效率保障”28项重点工作要求,不断强化财政收入组织,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为新区跨越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1-65438+2月期间,新区财政总收入480545万元,占年度调整预算47.5亿元的1.01.65438,新区目标4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5005万元,占年度调整预算20亿元的102.5%,完成新区20.5亿元目标的100%,比上年有所增长。
长63.92%。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8.71%。其中:国税部门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0835万元,比上年增长49.6%;地税部门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1022万元,比上年增长59.44%;财政部门完成4341.8万元(含契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长1.05%。
二、收入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全年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增速保持全市第一。今年财政收入自6月5438+10月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增速始终保持全市第一。收益从6月份一路狂奔的64.21%上升到5月份的97.39%,然后下降到6月份的65.15%,7-6月份稳定在70%以上,6月份下降到65.65438。全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今年我区抓住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战略机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素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区经济呈现快速扩张和爆发式增长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市首位,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收入结构优良,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有所增加。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14.8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的比重为88.7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同步提高。
(3)各类税收全面增长,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农业税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显著。主要税种中,增值税341.9万元(2.5%),比上年增长12.52%。增幅较低,主要是靳东、奇美、连城、德士古等存量企业增值税增减变动,整体小幅增长。但近年来,新引进企业由于购买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较多,导致增值税产出延迟。营业税59890万元,增长67.81%,其中建筑安装营业税2441.30万元,增长1.47%,主要是今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企业所得税29872万元(40%),同比增加145.21%。一方面,今年新区整体经济增长较快,企业基本摆脱金融危机,效益处于良好阶段。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企业所得税同比增幅为-43.66%,基数相对较低。在其他工商税种中,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资源税由于税基固定,增长稳定。但由于今年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提高,土地增值税一直表现突出,为117100万元,同比增加150%。农两税合计20,065,438+0.2万元,增长706,5438+0.0%,其中契税65,438+0,000,006,5438+0万元,同比增长68.94%,原因是土地挂牌量、挂牌价增加,房地产交易量和完成证面积增加。
(4)服务业税收快速增长,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增加。第三产业一般预算收入58459万元,同比增长565.438+0.06%;建筑安装业29280万元,同比增长654.38+048.83%;工业增加值73934万元,同比增长38.39%。第三产业和建筑安装业增速高于工业,占一般预算收入总额的42.8%,比去年同期提高2.45个百分点。
三、镇(街道)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1-65438+2月期间,新增镇(街道)一般预算收入共计71285万元(报出金额),为年初计划的107.21%,同比增长55.46%。其中,丁岗镇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738万元,为年初计划的71.64%,同比增长3.89%。大路镇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894万元,为年初计划的72.33%,同比增长4.87%。姚桥镇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41.8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70.76%,同比增长2.6%。大港街道一般预算收入2621.5万元,为年初计划的1.07.63 %,同比增长56.06%。丁卯街一般预算收入40020万元,为年初计划的114.07%,同比增长65.4%。
8.服务行业
2010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50.96亿元,占GDP比重20%,比2009年提高3.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8亿元,同比增长58.7%;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同比增长1.50%。各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今年以来,我们紧盯国家和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及早谋划,及时沟通,高水平定位,高质量包装。全年,* * *组织全区15家企业申请国家、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 * * 8家企业获得扶持资金456.5万元,力争资金总量创历史新高。港口物流园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为进一步发挥区级服务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出台了《镇江新区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组织首次申报,发放引导基金200万元,引导支持物流、商贸、科技服务、旅游等服务业项目15个。
9.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65438亿元,同比增长61.4%,其中:全社会工业投资1922亿元,同比增长44.8%;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84.9亿元,同比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9亿元,同比增长68.9%,其中:工业规模投资完成1,726,5438+0亿元,同比增长42.8%;新兴产业投资60.65438亿元,居全市首位,同比增长70.7%;服务业投资24.6亿元,同比增长75.3%;城建基础设施投资6543.8+027.7亿元,同比增长249.9%。
10.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249.9%。
加快路网框架建设,全力推进省道238线、瑞山路、钟钢路南延等65条总长99公里的道路建设。当年新建改建了瑞山路、五峰山路、盛刚路等28条道路,总长36公里。道路建设投资6543.8+0.48亿元。
加快产业化载体建设,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航空产业园、中小企业园、纺织园等14个园区建设,总面积95万平方米,当年建成82万平方米。载体建设投资6543.8+0.804亿元。
加快安居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万青田亮安置房、张旭安置房、瑞城花园等总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当年完成1,51,000平方米,累计完成安置房投资4751万元。
加快公建项目建设,实施并完成大港中学南校区、丁岗中心小学、消防队等22项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建筑面积47.29万平方米,其中654.38+06.39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累计投资654.38+065.438+06.00万元。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三通一平等各类项目“七通一平”要素资源配置,为企业如期入区建设提供便利;完成总长约40公里、总投资2.5亿元的8条高压杆线迁移。累计投资9.4亿元。
加快拆迁工作,全年实际拆迁8456户,实施面积1.97438+0.600平方米;实际拆迁7350户,面积1708900平方米,是2009年拆迁总量的1.7倍,是前四年拆迁总量的1.02倍。
11.促进重点工业项目
全年在建项目***210个,总投资4621亿元,今年新开工项目72个,总投资225.32亿元,同比增长65.438+023.7%,其中工业项目53个,总投资147.96亿元,同比增长50.00%。服务项目19个,总投资77.36亿元,增长近13倍。2001年新完成工业项目47个,总投资1.01.6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9.9亿元,同比增长204.6%。其中,工业项目43个,总投资92.9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7.2亿元;服务业项目4个,总投资8.7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7亿元。
12.吸引工业项目
外向型经济
2010年,新注册外资企业48家,增资扩股企业25家,其中投资总额超过10万美元的项目47个,同比增长34.3%,工商登记合同外资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不含靳东增资项目,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完成合同。商务部工商登记外商投资确认数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外资到位总额继续居全市首位。进出口总额33.76亿美元,同比增长36.01%,其中,出口165438+3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12%。外资到位取得重大突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份额的54.4%,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在全省131省级以上开发区中排名第三,同比上升2位。
利用国内资本
2010年,全区新批内资项目72个,合同利用内资161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合同利用内资941亿元,同比增长65438+。实际利用内资93.7亿元,同比增长61.6%。
工业项目介绍
2010年,全区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405亿元,其中内资项目39个,总投资18亿元;外资项目39个,总投资34亿美元;全年引进重大产业节点项目18个,其中外资项目12个,内资项目6个,新兴产业节点项目8个。
13现代农业
2010年,我区农业总产值45056万元,同比增长5.46%,完成计划3.95亿元的114.07%。其中,农业产值24746万元,同比增长65.438+03.98%,林业产值563万元,同比下降0.88%,畜牧业产值9585万元,同比下降65.438+05.22%,渔业产值65.438+07.510万元,增长4
大规模发展高效农业。2010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高效渔业面积分别增加3.75万亩、108亩、156亩,其中农业规模经营面积2.54万亩,分别达到104.2%、108+。投资13万元的新农基智能立体农业示范园、投资17万元的鸿润金针菇工厂化种植项目、投资13万元的与中国水务合作15亿元的中国茶文化博览园项目、投资25438+05亿元的兴和梅花鹿养殖场、投资25438+05亿元的中国茶文化博览园项目
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区引进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23个,协议利用资金20.3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个,协议利用外资15893.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05.97万美元,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654.38+047%;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新农技投资的四千五百平方米高科技光伏大棚已投产,投资四亿元的重庆天目湖啤酒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生产场地。预计2065年下半年建成投产,438+065,438+0,总投资3080万美元的克里斯蒂娜生物也在加紧建设。
14.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6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工资性收入7027元,同比上升12.3%;家族企业净收入2895元,同比上涨10.1%;85元的财产性净收入同比增长11.6%;主要增长点是征地拆迁补偿收入和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收入;转让净收入599元,同比增长10.2%。
15.节能减排
用电情况
我区全社会用电量33578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36%;其中,工业用电量合计31502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82%。今年前8个月,我区全社会及行业用电量保持增长态势,月度用电量同比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与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经济形势持续回暖的趋势相一致。9月份以来,随着节能限电工作的开展,我区工业企业采取多种措施节约用电,通过检修、轮换检修、限产、停产、技改等多种手段,努力减少不必要的生产用电,严格控制非生产用电。用电量环比已出现小幅下降,但全年用电量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降低能源消耗
2010年,我区单位GDP综合能耗为1.1.2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5%,超市计划下降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0.83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9%,达到市计划要求。组织7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7家重点用能企业完成能源审核,16家企业开展能源监测。原有7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顺利通过年检和换证,新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家。各企业淘汰落后设备8台/套,完成市计划的200%。
16.民族企业家精神
全国创业办组织编写出版《创业指南》,在新区文体和网站开设全国创业专栏,成功举办全国创业在线互动活动、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对接活动、社区创业现场推介会、全国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成功组建镇江新区总商会和镇街商会,成功组建彩虹谷动漫、亚太五金电器、兴港科技、甘露茶园等10家。全年新增私营企业805家,同比增长138.87%,完成区计划的117.69%;新增个体工商户3707户,同比增长265.22%,完成区计划的168.5%;新增民营注册资本59亿元,同比增长618.31%,完成区计划的287.8%。上半年,我区民营发展综合得分全市第一。下半年,在全市民营注册资本净增竞赛中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民营注册资本人均净增全市第一,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全年全市第一。
加强创业载体和基层平台建设,开展全民创业意识、技能和SYB培训,大力扶持创业者。全区创业意识培训6337人,就业再就业培训6530人,农村转移就业6530人,城镇新增就业7957人。城镇失业登记率始终保持在3%以下,开展SYB培训12期,5465438+。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三期,培训167人,扶持创业2371人,创业就业9712人,超额完成全年下达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