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伟大的科学家?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57年,他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被实验证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第一批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65438年至0966年担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物理学教授,并担任新成立的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他在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在70年代发展成为整合和理解基本粒子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杨振宁还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2.李政道,出生于上海,1926,江苏苏州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子场理论领域的贡献而闻名。

31岁时,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与杨振宁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发现被吴健雄的实验所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第一批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另一位同名的国际知名免疫血液学家,中国HLA专业的创始人,现在是台湾慈济骨髓捐献者资讯中心主任李政道。

3.丹尼尔·崔琦(英文名:Daniel Chee Tsui)是一位出生并成长在中国河南的美籍华人。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授,在电子研究方面颇有建树。13年6月13日,皇家瑞典学院科学奖授予他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褚等人之后第七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4.丁肇中(1936 65438+10月27日-),出生于1936,汉族,山东省日照市桃洛人,美籍华人,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与其中文姓氏“丁”相近的英文字母“J”命名为“J粒子”。他被授予1976诺贝尔物理学奖。

5.袁隆平,在1964年首次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思想,并进行了科学实验。

1970年,他和助手李碧湖、冯克善在海南发现了一种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我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1号B”,次年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并研究了一整套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