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简介。
企业解决方案。2001,10,爱立信和索尼成立索爱移动通信公司,各占50%股份,向市场提供2.5代和3代终端设备。
爱立信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商,全球40%的移动电话是通过爱立信的系统进行的。爱立信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提供所有主要的国际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设备的制造商。爱立信拥有全球移动系统30%的市场份额;40%的GSM/WCDMA市场份额;近一半的GPRS(2.5代通信)商业合同;爱立信支持固网向下一代网络平滑过渡的ENGINE软交换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34家运营商的商用网络上运行,率先支持固网融合移动的3GPP IMS架构商用。
在新一轮3G市场竞争中,爱立信为面向WCDMA、CDMA2000和EDGE标准的运营商提供演进支持。目前,爱立信在全球已经获得了60多个EDGE的合同,占EDGE市场的40%以上。在全球投入商用的48个EDGE网络中,爱立信为29个网络提供设备。爱立信拥有全球40%以上的WCDMA市场,在全球106个WCDMA(3G通信)合同中,爱立信拥有56个。在全球60个商用WCDMA网络中,爱立信已经为36个网络提供了设备(截止2005年6月5438+10月),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爱立信在CDMA2000市场的份额也在快速增长,它也是CDMA网络的主要提供商。在过去三年中,爱立信在赢得CDMA新合同数量方面排名第二。
爱立信作为良好的企业公民,以更广阔的理念进行可持续发展,一丝不苟地追求企业社会责任。2001,11,爱立信被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评为通信技术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20011 2月,爱立信因其卓越的环境管理体系,被英国标准化协会授予世界第一公司ISO14001+00认证。这些都充分肯定了爱立信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宗旨,同时也说明了爱立信高质量、全方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2004年,爱立信在中国的2004 PT/ExpoComm展览会上完成了HSDPA的全球首次现场演示。
爱立信首批在中国本土研发制造的3G/WCDMA基站销往海外市场。
爱立信著名的AXE10数字程控交换机已经在北京通信公司成功服务了20年。
爱立信中国百年庆典
爱立信与中国的业务往来可以追溯到1892。1894年,2000部爱立信手机漂洋过海来到上海,开启了爱立信与中国合作的篇章。1985年,爱立信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总部位于北京。目前,爱立信在中国拥有5家全资企业、11家合资企业和26个办事处,为中国用户提供一整套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为了推动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本地化,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和在华合资公司于1996+00年6月共同成立了“移动通信本地化指导委员会”,目的是规划爱立信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本地化和出口。爱立信制定了系统全面的本地化计划,对其本地化过程进行协商、实施和监督,使生产本地化、R&D本地化、人才本地化全方位扎根于这片沃土。爱立信正在继续加强其植根于中国的生产、供应、R&D、培训和其他系统。目前,在生产供应和技术研发方面,中国作为爱立信全球核心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
2002年,爱立信将中国的产业基地进一步升级为全球产品供应的三大枢纽之一,与欧洲和北美的另外两个中心共同管理爱立信的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为了继续扩大服务于爱立信全球业务的出口,爱立信正在中国建立更加坚实的基础。
虽然爱立信致力于技术创新,但它特别重视在R&D的投资和培训。2002年,爱立信在北京成立了爱立信中国R&D研究所,整合了爱立信在中国的所有R&D资源和项目,全面提升了爱立信在中国的R&D水平,承担了爱立信在全球更多的关键R&D任务。自2000年以来,爱立信在中国的R&D投资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从2001到2005年,爱立信在中国的R&D投资将增加5亿美元。
65438-0997,爱立信中国学院在北京成立,为中国电信业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爱立信一直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积极宣传成为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在中国,爱立信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项目支持中国教育、环保等公益事业的发展。自1990以来,爱立信在中国的公益事业投入超过1.3亿人民币,其中包括救灾援助。
2004年6月+2004年10月,爱立信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投入,特别是增加了爱立信中国西部地区作为新的区域机构,加强爱立信在西部地区的技术和服务资源。2004年6月5日+2月5日,爱立信中国R&D总部大楼和中国区域总部大楼在京正式奠基,这进一步表明了爱立信扎根中国、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人员培训
爱立信在中国有近3000名员工,其中97%是本地员工。爱立信倡导“专业、真诚、执着”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学习和创新,并为本地员工提供发展机会。随着人才本土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本土员工进入公司中高层管理,形成了强大的本土化管理团队。爱立信充分利用本土人才对中国市场、经济和文化的深入了解,结合爱立信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爱立信服务中国通信市场的长期承诺,积极推动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
为了给爱立信在中国信息产业的员工、客户和相关部门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环境,爱立信在中国成立了爱立信中国学院,开设信息与通信管理硕士、微型企业管理和国际管理硕士等课程,并建立“学院论坛”,为信息产业发展和重要经济问题提供平台。为了努力营造适合中国未来信息产业领袖的国际化学习环境,爱立信中国学院将科技交流和业务技能培训融为一体,为中国未来信息产业领袖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截至2004年7月,爱立信中国学院硕士项目已招收700多名学生,其中500多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经营管理
从中国电信业特别是移动通信业发展之初,爱立信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与中国电信业共同发展。爱立信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其快速增长的产业、开放的经济环境、有竞争力的价格水平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爱立信也成为推动中国电信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爱立信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电信业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爱立信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也体现了这种紧密的关系:爱立信将扎根中国,建立全方位的本地化,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枢纽。为中国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加强中国本地R&D和技术开发,为爱立信全球市场提供强大的本地生产和供应。
爱立信在中国的供应中心地位已经确立,全球供应链带动了中国本土企业。
爱立信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推动工业供应链的公司。随着电信业从单纯的高科技和创新阶段向成熟的大规模市场阶段过渡,与许多高科技消费品一样,电信业的供应体系也发生了战略性结构变化,新的资源采购战略使供应结构从纵向向横向转变。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爱立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调整了运营策略,制定了采购策略。90年代中期,爱立信开始实施大规模生产外包,出售制造部门。1997至2000年间,爱立信横向一体化的全球供应链逐渐成型。简而言之,爱立信的柜子里的产品,过去大部分是爱立信自己做的,现在是很多供应商做的,提供给爱立信。这是对电信业生产和供应结构的优化,从而降低成本,加快新产品上市速度,使整个行业效率更高,为制造业提供更多商机。
在爱立信的全球供应链中,中国供应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中国成为爱立信全球三大供应中心之一,这部分显示出更重要的价值。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ENC)是爱立信在中国供应链的领导者。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爱立信于2002年8月完成了中国制造的重组,以ENC为系统设备的生产中心,以北京爱立信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手机产品的制造中心。
ENC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江苏省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也是江苏省最大的纳税和出口企业之一。2004年前三个季度,公司销售额近73亿元人民币,本地采购超过22亿元人民币,出口近5亿元人民币。
2003年4月,ENC向中国和全球市场成功推出了新产品——CDMA 2000 RBS 1130+030,并将其作为该产品的主要制造商。该产品的发布对爱立信CDMA产品线和中国市场的供应能力来说是一个里程碑。2003年9月,ENC成为CDMA2000 RBS 1140和WCDMA RBS 3402的主要制造商。该系列产品的成功发布,证明了运营高效的ENC具备制造新产品,尤其是3G产品的必要经验和能力。ENC还宣布成立“新品发布中心”,以确保未来ENC能够拥有更有效的经验和能力,为市场带来更多新品。2004年6月,由ENC生产并在中国本土开发的第一批3G/WCDMA基站运往欧洲市场,这证明爱立信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3G生产和R&D能力。
爱立信在中国的供应中心地位也增加了当地采购的需求。爱立信在中国成功建立了由一、二、三级供应商组成的庞大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其中,超过70家全球供应商应爱立信的要求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这些供应商大多位于沪宁高速公路沿线,与这一地区的其他通信企业一起,形成了国内知名的“通信谷”。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促进了国内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截至2002年底,这些供应商在中国的投资超过100亿元。
爱立信在中国的供应链不仅带动对外投资和增加本地采购,还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将相当一部分本土企业带入供应链。一方面提高了本土企业的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帮助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通过爱立信的本土化推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
目前供应商合作伙伴最密集的地区是长三角。除了ENC,爱立信在重庆的合资企业重庆爱立信通信有限公司是爱立信微波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BMC)是索爱全球最大的生产和供应中心。据官方统计,自2000年以来,BMC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二大出口企业。
R&D业务的整合凸显了中国的核心地位。
爱立信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是出了名的,2002年爱立信全球年度研发支出达到总销售额的65,438+05%。爱立信不仅在各种标准化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巨大贡献,而且拥有全球最多的2G、2.5G、3G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爱立信在全球拥有超过65,438+00,000项专利,是2002年美国第二大电信专利持有者。
在中国,爱立信的目标不仅是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生产基地,还关注如何让爱立信中国拥有更多新产品的R&D能力。R&D更深入的本地化将带动更多的本地购买和出口,更多的设计和R&D活动也将使中国在全球工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强中国当地的R&D和产品开发是爱立信在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高科技人才资源、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和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提高中国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将有助于更恰当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中国作为爱立信全球R&D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承担完整产品的开发,在更贴近本土市场的网络业务层面拓展R&D。利用爱立信在中国广泛的本地供应链,本地R&D将更加经济高效。
自1997起,爱立信开始在中国发展其R&D业务。爱立信通信软件研发(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该公司为移动系统、3G、宽带、NGN和消费产品开发软件,从最初的86名员工发展到今天的230名R&D员工,成为爱立信的全球R&D中心之一。2003年,该公司承担了更多消费品本地应用程序开发的责任。
1999期间,爱立信在中国成立了无线研究小组。从1999到2001,爱立信在多个合资企业设立研发小组,与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广泛的合作关系:向合资企业转让技术和专有技术;与当地大学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信息产业部(MII)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技术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多方合作,以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作为爱立信全球R&D项目之一,“爱立信移动世界”(EMW)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提供2.5G/3G网络测试平台和技术支持,全面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数量和水平。2001年5月,“爱立信移动世界中国部”正式启动,整合爱立信原有的中国五大开放实验室,从商业运营、应用开发、基础研究三个层面与中国的应用内容提供商开展全方位合作。目前,它拥有超过1000的注册合作伙伴,大大提高了cmnet应用开发的水平和流程。
自2000年以来,爱立信在中国R&D的投资一直以每年25%的高速增长。自2002年爱立信中国R&D研究所成立以来,爱立信在中国的R&D机构得到了有效的优化整合,所有R&D活动都在其旗下进行,爱立信(中国)承担了更多的全球R&D任务。爱立信(中国)目前有65,438+05%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R&D领域涉及GSM、WCDMA、CDMA等移动标准和NGN、宽带等技术。爱立信(中国)目前正在承担无线网络、核心网络和商业网络产品的R&D,包括与相关政府机构和大学的合资企业和合作项目的R&D活动。预计2005年,爱立信R&D在中国的投资增长将超过五年计划的目标。
自2000年以来,爱立信在中国的R&D活动进入了一个更加活跃的阶段。一系列措施和成果证明了爱立信中国的R&D实力和逐渐突出的中心地位:
* 2000年,爱立信与信息产业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合作,完成了中国第一个WCDMA评估系统测试和报告。
* 2006 54 38+0年,爱立信移动世界中国成为中国移动唯一授权的“移动梦网”应用测试认证机构。
* 2006 54 38+0,大连爱立信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有限公司与海尔公司合作开发蓝牙家用电器。
* 2002年,爱立信中国R&D研究所成立。
* 2002年,爱立信通信软件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爱立信全球重要的软件研发基地之一,荣获“上海市软件出口第一名”称号。
* 2002年,爱立信在中国建立了CDMA2000的核心R&D基地,爱立信CDMA2000系统的生产已经全部转移到中国。
* 2002年至2003年,爱立信在中国建立了新的无线网络开发机构,大大拓展了移动系统领域的软件开发,并建立了新的战略资源采购团队。
* 2003年,爱立信CDMA交换系统和2.1G Hz基站的产品研发全部转移到中国,北京和上海的CDMA研发活动面向爱立信全球市场。
* 2003年9月,爱立信发布首个3G/WCDMA基站RBS3402,在中国本土研发,全球生产,这意味着爱立信在中国的3G R&D实力有了很大提升。
* 2003年,爱立信将R&D、更多主要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转移到中国。
* 2003年,北京爱立信普天通信有限公司作为索尼爱立信在亚洲最大的区域分析研究中心,承担了亚洲地区的产品分析研究。
* 2004年6月65438+6月,爱立信在成都正式成立爱立信无线技术(成都)有限公司。R&D中心为爱立信的全球和中国市场开发了基于GSM、CDMA和WCDMA的无线基站产品。
* 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爱立信宣布在成都成立CDMA应用中心,同时增加一个西部区域机构。
* 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爱立信在中国研发制造的第一批3G/WCDMA基站RBS3402销往海外市场。这进一步证明了爱立信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3G R&D和生产能力。
回报社会和公益事业
爱立信坚持认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企业必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首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爱立信不仅被评为通信技术领域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的领导者,还因其卓越的环境管理体系获得了英国标准化协会全球第一公司ISO 14001认证。这一切充分肯定了爱立信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宗旨,也是爱立信将商业运作和环保意识成功结合的表现。
此外,企业作为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一员,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因此,爱立信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做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社会活动,推动社会进步。自1990以来,爱立信支持和捐赠中国公益事业超过1.3亿元。
爱立信积极参与中国的教育事业,资助建立希望小学,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爱立信向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优秀学生和教师;爱立信赞助“春蕾计划”,帮助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在中学设立“爱立信电信空间站”;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教学设备;赞助“21世纪爱立信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大赛;爱立信及其员工还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儿童慈善日”捐款一百万元,用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儿童。
爱立信积极参与体育发展,赞助“爱立信中国乒乓球赛”;赞助中甲联赛、香港足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早在1990年,爱立信就为北京亚运会赞助了1100万美元的通信设备。从65438到0996,爱立信向中国奥运代表团赞助数字手机,以支持中国足球的发展。2001年,爱立信邀请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担任公司国际形象大使,积极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在中国,爱立信积极参与救灾。1996年,爱立信向遭受洪灾的河北省捐赠了价值1万美元的应急通信设备。1998年,爱立信向张北地震受灾群众捐赠了1万元人民币和价值1万元人民币的御寒衣物。1998年9月,爱立信支持内蒙古邮电管理局灾后重建工作,捐赠价值50万美元的GSM基站设备,用于提高洪灾地区的应急通信和抗灾能力。在国际上,2000年,爱立信宣布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红十字会等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共同制定“爱立信救灾行动”。通过使用爱立信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和产品,爱立信的全球分支机构将为这些组织提供最及时的通信手段,以加快灾难发生后的应急响应。
2003年4月30日,爱立信向北京市政府捐赠了一套价值654.38元+0.2万元的医院应急通信系统,安装在宣武医院,支持抗击非典。同日,爱立信在北京的合资公司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捐款1.5万元,支持北京市顺义区抗击非典。2003年6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爱立信员工捐款295573元,用于帮助全国各地抗击非典的医务工作者。
爱立信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0年4月,爱立信员工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活动,在潮白河两岸营造了500亩“爱立信绿色希望林”。2001年,爱立信向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捐赠200万元人民币,为保护连续三年在该自然保护区繁衍生息的世界级珍稀动物藏羚羊做出了贡献。2001年夏天,爱立信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爱立信地球之友环保图片展”,将环保意识推向大众。2004年,爱立信再次向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捐赠了一批急需物资,用于保护珍稀动物藏羚羊。
爱立信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和推动中国通信的发展,助力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社会优秀的企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