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

导语:图书馆在人类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对整个社会起着导向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作为人才聚集地,应该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创新的示范区。一、使用图书馆的几个理由1,课时大大减少。高中阶段,中学生每周课时约50-60小时,有的学校更多。在大学,第一学年平均每周课时约30-40小时,以后会减少。很多习惯了中学紧张学习的大一新生,突然觉得自己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2.在中学的一个班级里,班级的信息量明显增加了。老师一般只讲课本上的两三页。在大学,大一新生会发现,上了两节课,整个章节就过去了。3,教材的作用降低,参考书刊的作用相对提高。在中学,教学内容一般不超过教材。只要学好指定教材,多做练习,就能很好地应对中学的各种考试。大学期间虽然有课本,但老师教的内容往往不局限于课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材更新周期长,很难收录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其次,一门通课有各个学校编的教材。虽然有些编的比较好,但是都各有所长。如果把它们局限在一本教材里,显然无法把最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各种教学参考书和专业刊物的作用会相对提高。4.主动学习取代了被动学习。在中学,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棒,学习基本是被动的。在大学里,学生不仅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还要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业。特别是随着全面学分制的实施,专业的选择、课程的选择、学习计划的制定、时间的安排都要靠学生自己,自主性、主动性成为大学学习的一大特点。第二,大一新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随着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大一新生必须解决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图书馆学习。1.大一新生要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大教室。中学生习惯于把课堂作为自己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大学阶段,课时减少,信息量增加,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复习。也就是说,大一新生的大量业余时间不应该花在花前月下,也不应该花在游戏电视上,而应该主要用于图书馆等大教室的学习。2.大一新生要利用图书馆良好的学习氛围,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证明,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固然与他的智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努力程度和学习习惯。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他主观努力、长期实践和外界影响的结果。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信息和知识的集散地,是很多学生努力学习的最佳场所。大一新生应该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努力养成专心读书学习的好习惯。3.大一新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学好专业知识。老师上课只讲本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图书馆有各种专业的各种教材、参考书、专业刊物。有志于学好某一专业知识的同学,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了解本专业的全貌、前沿和发展趋势,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4.大一新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来拓宽知识面。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科交叉日益广泛和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理工科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学生一方面在图书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对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5.大学新生应该学会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技能。这种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比在图书馆学习有限的知识更重要,因为今天的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今天在学校学的知识可能过几年就老化了。因此,大一新生不仅要学习传统方法获取书刊的技能和途径,还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3.使用图书馆的几个阶段图书馆是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师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图书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文献资源,较多的检索工具,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和热情的馆员。它应该是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大学生的学习生涯有几个不同的主要阶段:1。新生入学之初对图书馆的了解,是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正确认识和利用图书馆,就能迅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从而充分利用宝贵而有限的大学岁月学习专业,丰富知识,了解社会,塑造人生,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新生入学阶段要考虑以下内容:(1)了解图书馆的历史。(2)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确定的教学科研水平、研究成果、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和特色。(3)了解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分类规则,知道一本书、一册书、一份报纸从订购到使用要经过多少道程序,珍惜图书馆的每一份文献,尊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4)了解阅览室、书库的藏书情况、借阅方式、规章制度,自觉保持公共场合的整洁和安静,维护良好的阅读秩序,做文明读者。(5)爱护图书馆公共物品,做公心人。人们公认,图书馆一直是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知识、陶冶情操的圣地。任何书损都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的,都是大家所不齿的。2.在平时,大学生和中学生不一样。仅仅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教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补充,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这就需要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大学生入学后,图书馆成了学生除课堂教育外最重要的课堂。如何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1)熟悉图书馆文献检索。熟练使用中外文工具书,了解国内外主要检索刊物和网上检索内容,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检索方法、语种和方法,具有举一反三的灵活性和检索能力。(2)熟练使用计算机检索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已经建立了国际或国内在线终端和光盘检索系统。光盘的网络化趋势和校园网,甚至区域网和全国网的建立,将使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检索成为必然。学生必须精通计算机检索,这是一种快速而新颖的检索方法。(3)了解图书分类。图书馆的图书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加工入库。大学生对此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比如图书馆的图书如何分类,有哪些检索工具,检索工具的排列体系,查阅方法等。大学生应该走进图书馆,把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效果会更显著。3.毕业阶段写毕业论文是对近年来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学生需要大量的文献。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和老师沟通,了解大学生写论文的时间,选题的范围和要求。其次,要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准备所需文献,根据论文需要,集中可能用到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文献索引和工具书。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需要记忆的知识,一种是“知道从哪里获取知识”的知识。后一种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人生是有益的。知识面的扩大和学习研究的深入,要求当今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图书馆意识和丰富的图书馆利用知识,因此大学生掌握图书馆利用知识非常迫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从其他地方找到的。个人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