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外痔和内痔?外痔和内痔的区别
如何区分外痔和内痔;
内痔生于直肠(肛门齿状线以上)。如果内痔足够大或者离肛门非常近,排便时可能会被推出肛门。最明显的症状是排便时出血,血呈鲜红色。用卫生纸清洁时会看到这些鲜红的血迹。大多数情况下,内痔不会引起疼痛。
外痔:
外痔生于直肠口(肛门齿状线以下)。如果受到严重压迫,肛门边缘的静脉会破裂,血液渗入皮下组织,使局部组织形成肿块,称为血栓性外痔。外痔会引起肛门瘙痒和灼热感。它通常会引起疼痛,有时会出血,尤其是在排便后用卫生纸擦拭时。有时候,外痔坐着会让人很不舒服。
了解其他可能的情况。痔疮通常不严重。如果发现痔疮出血,可以尝试用本文后面介绍的方法自行处理。但是,如果是直肠出血,则可能是由其他严重的健康状况引起的,包括肛门癌的疾病、直肠癌或结肠癌、结肠直肠憩室炎或细菌感染。如果发现直肠出血,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
外痔和内痔的区别1,症状不同:
内痔可分为四期,各期症状不同:第一期为无痛便血,便血为卫生纸带血或滴血,不与粪便混在一起,呈间歇性。第二阶段痔核脱垂可自行返出,排便后出血或多或少,肛门肿胀发痒。第三阶段痔脱垂需要用手回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第四阶段痔核嵌顿,紧紧卡在肛门内。
外痔的主要症状是痔核脱出、胀痛和瘙痒。外痔根据其病理特点可分为静脉曲张型、结缔组织型、血栓型和炎症型。其中以炎性外痔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肛缘皮肤皱褶,红、肿、热、痛,水肿、充血、压痛,排便时疼痛加重,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适和发热。
2、不同部位:
内痔是发生在齿线以上的痔疮,表面为粘膜,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一般无疼痛,但血栓形成时有剧烈疼痛。
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以疼痛、肿块为主要症状,肛门周围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赘生物。
专家提醒,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往往是预防痔疮的好办法。但是很多成年人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及时痔疮,也不注意加强身体素质,让患者得病后不抱怨自己得了这个病。
痔疮分类1。内痔
发生于齿状线以上,以无痛性间歇性出血、鲜红、滴血或喷血为主要症状,痔核脱垂为主要症状。根据痔疮的脱出情况,分为四个阶段:
I期:无痛便血,血不与大便混为一谈,无脱垂,排便后出血可自动停止。
二期:排便时有血滴或喷射出血,痔核脱出,排便后可自行恢复。
第三阶段:大便时带血或滴血,出血减少。痔疮脱出后,只能靠外力恢复。当患者长时间站立、下蹲、咳嗽、疲劳、负重等。,痔疮又会脱垂。
ⅳ期:痔核长期脱出无法恢复,可伴有绞窄、嵌顿、疼痛等症状。
2.外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和肛缘。外痔有皮肤覆盖,看得见,摸得着。痔疮不能送入肛门,也不容易出血。主要症状是疼痛、异物感和肛门肿胀。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
①炎性外痔:常由皮肤损伤和肛缘感染引起。肛门边缘的皮肤皱纹像水泡。肿胀和疼痛是明显的。
②血栓性外痔:肛门静脉丛破裂,血液渗出血管,形成血栓,凸出皮下。其特点是发病突然,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③结缔外痔: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反复炎症肿胀,肛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瓣。
④静脉曲张性外痔:肛缘周围静脉曲张包块,下蹲腹压增高,排便时增高,恢复正常体位后症状可不同程度减轻。
3.内外痔
混合痔发生在肛门同一方向的齿线上下。排便后无痛性间歇性出血,主要是滴血,中期会有痔疮脱垂,之后会有疼痛、胀痛等症状;后期由于痔核长期脱垂,肛门括约肌松弛,常出现分泌物,受分泌物刺激会引起肛门瘙痒或肛周湿疹。临床症状包括内痔和外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