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拉刷新」没有成为移动应用的标准功能?

但在Instagram、Apple Mail等众多知名应用中,这一功能已经消失。著名设计师达斯汀·柯蒂斯(Dustin Curtis)在最近与Tweetbot开发者的交谈中了解到,Twitter目前正在提交的一项“用户界面机制”专利申请可能是许多知名应用没有采用该功能的原因。这项专利由Tweetie的开发者Loren Brichter发明并申请,在Tweetie被Twitter收购后转让给了Twitter。根据这项尚未最终获批的专利,“系统在接收到用户以滚动形式输入的指令后,可以以特定形式呈现可滚动的刷新触发信息。如果用户的滚动指令达到触发条件,系统的刷新触发信息将完整呈现,屏幕内容将被刷新。”专利申请的其他部分显示,该功能的覆盖范围不仅限于更新列表内容,还包括通过下拉操作实现的其他功能,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列表应用Clear的下拉创新功能。Twitter和Loren Brichter已经表示,即使该申请获得通过,他们也不会强制执行。这种保证可能不足以说服谨慎的应用程序完全放心地使用这个函数。(Via)下拉刷新为什么没有成为标准?当然,专利问题可能不是这个功能没有成为应用内刷新功能标准的唯一原因,也有很多人发起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根据一种理论,这种刷新方法仅适用于按照从新到旧的时间排序的时间流应用,而不适用于所有的应用类型。在Twitter、脸书等以时间轴形式呈现信息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最常见的行为是自下而上查看好友的状态更新。当内容列表滚动到顶部时,用户的直观反应是继续向上滚动,查看更多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往下拉是非常自然的。同时,为了让用户确认是否真的要更新,下拉更新一般是先下拉一定长度再更新。但对于非列表应用,用户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出现下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下拉操作将很难被用户发现。比如Instagram的热门图片标签,刷新操作的结果是用另一批图片替换当前屏幕上的图片,而不是在当前图片的上方添加更多的图片。下拉刷新不符合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理预期,也不符合应用本身的功能。至于Instagram,它并没有使用好友时间轴标签中的下拉刷新方式,这样更容易保持应用中操作的一致性。纵观使用下拉刷新功能比较好的应用,大多都有内容更新频繁的特点。只有使用这种类型的应用程序,用户才会希望不断刷新以获得更多内容。但是,在具有推送功能且更新不频繁的电子邮件应用中,频繁的手动更新功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所以下拉更新不适合这类应用。Instapaper、Dropbox等应用都可以属于这种类型。Google Reader等RSS阅读器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我们看到Reeder等RSS阅读器采用了下拉同步的功能,而其他一些RSS阅读器则没有这个功能。Sparrow虽然是邮件客户端,但其手机版目前没有推送功能,而且在很多地方借鉴了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特点,所以增加下拉刷新功能并不意外(桌面版Sparrow的下拉刷新功能是否有必要还有待商榷)。另一方面,今天很多Twitter应用开始加入流功能,新的信息会实时显示。在这种情况下,下拉刷新在功能上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但为了避免过度消耗用户的信息,手动刷新可能是更好的办法。另外,对于已经发现这个功能的人来说,下拉刷新可能是非常自然的。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个功能很难找到,也不是所有的应用都能指望用户突然“发现”这个重要的功能。没有设计是万能的。Pinterest的瀑布很吸引人,但并不是所有网站都适合这种设计风格;Flipborad的格子杂志设计方便新闻阅读,但不代表没有其他同样优秀的阅读格式;Clear的手势操作很酷,但是很多简单的“+”添加按钮同样清晰易用。任何一种优秀的设计都有其有限的适用范围。非但没有让一个应用变得更好,反而可能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