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有哪些转基因大米?怎么分辨?
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正在中国6543.8+03亿人的餐桌上发生。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和一种玉米的转基因生产和应用安全证书。虽然颁发安全证书并不意味着商业化,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实际上已经在湖北等地悄然进行。两会期间,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等120多位教授学者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建议是否推广转基因主粮应听取公众意见。自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以来,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面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多年来,争论的双方都引用了大量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都无法说服对方。在这场史诗般的辩论中,作为主角的农业生产者和食品消费者一直没有机会发言。中国《新闻周刊》试图从农民和消费者的角度谨慎对待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从农民的角度来看,转基因作物有什么好处和风险?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这个事关全民食品安全的重大决策中,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我们相信,这种谨慎必然会带来更透明的决策、监督和中国人民更健康的未来。稻田暗战在湖北等地,转基因抗虫水稻早已大规模种植。本报记者来自武汉湖广墅,世界满满。3月下旬的武汉,一场暴雨过后气温接近30度,正是春种的好时候。离清明节还有几天,想插秧的农民急着买稻种。江夏区土地塘镇建楼洞村村民董站在老水牛拉的犁耙上,在新翻耕的土地上敲碎大块的土块。董正在考虑是买抗虫转基因水稻种子还是普通水稻种子。董犹豫的原因是,目前的转基因抗虫水稻不合法。但董和他的邻居们对这种“抗虫种子”或“无农药种子”并不陌生。“在村里种了三年多,总能有人买到这种种子。”董对说道。五里界镇汤图村村头一位姓胡的村民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2004年五里界就开始种(这种不打农药的种子)。”今年3月2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回答记者关于推进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应用的提问时表示,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首先要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符合标准的才能取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取得转基因作物的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行种子生产和经营。”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销售和种植转基因水稻和种子都是违法的。2009年8月,农业部首次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很难找到陈米的种子。董今年50多岁,种水稻已经30多年了。回想起父母种水稻的时候,董记得没有撒农药,稻田里甚至可以养鱼。秋收的时候,水稻植株被掀开,可以看到很多青蛙跳出来。“那时候的饭很好吃,不吃菜也能吃一碗饭。”五六十年代,董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种的老水稻品种,叶片粗糙,植株高大,但亩产只有300斤左右。那时候害虫很少,打虫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打死(打诱虫灯)。“庄稼虽然被害虫吃了,但益虫多,保护得好,大部分留给了我们。”70年代末,政府推广了一种高产的“农垦五八”水稻,叶子嫩,对昆虫很有吸引力,植株矮,一吹就倒。病虫害猖獗时,农民被迫使用杀虫剂。稻田中青蛙、蜘蛛等益虫的繁殖能力本来就很弱,在农药的毒害下数量锐减。这样一来,原本近乎完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去不复返了。过了几年,董的父亲发现撒农药很麻烦,怀念那些不用喷农药的老品种。董和他的父亲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在一个偏远的村庄找回了一些丢失的稻种。“可是第二年种下后,别的田的虫都跑到这块田里来了,却一直没有收获。”董说,现在这些老稻种都没了。然而,董的父亲错过的常规育种并没有成为政府研发的主流。“‘十二五’期间,政府对转基因品种的研发支持是300亿元,而常规育种只有1.8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在2010两会发言中说。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获批后,他特别想多保存一些各种作物的老品种。他在山东调研时发现,原来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现在想种传统棉花,种子难找。农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希望转基因水稻高产。董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两斤化肥,约100元,两斤半种子40元,农药约50元,浇水30元,不算人工,每亩地成本200多元。现在政府收粮80分一斤,早稻亩产700到800斤,晚稻1000斤左右。一年下来,一亩地卖的大米平均能卖600多元,扣除成本,只剩下400元。“现在农民种田的成本增加了25%。即使使用抗虫种子,生产的水稻也只能增产8%。”五里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员吴伟心里也有一笔账。去年普通杂交水稻的种子卖7元一斤,今年已经卖到15元。胶片从50元一桶涨到80元一桶,老水牛从1000多元涨到近4000元。他们中的许多人与两三家公司合伙购买一头奶牛。”农民不能决定任何价格。他能决定的只有产量。"吴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农药用多了,虫子产量就高,化肥用多了,水稻产量就高。“然而,近年来,由于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这种种植方法也一直在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土地。2005年前后,湖北江夏、孝感、咸宁等地出现了一种高产的转基因水稻种子,让当地农民非常兴奋。董告诉《中国》记者,一开始他们不知道这是转基因水稻种子,还以为是政府推广的又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种子公司的人说这种种子可以抗虫增产,所以很多人试用。”董对说道。这种转Bt基因的水稻,在水稻中导入一种特殊的基因后,会产生Bt蛋白,使吃了这种水稻的螟虫肠麻痹死亡。正是这种特殊的抗虫功能,可以减少水稻的农药使用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有带农技站的种子公司,也有个体种子公司,都在卖。”董对说道。这样的水稻品种在包装上并没有标明是转基因品种,大部分只是在包装上画了一个虫子,这是转基因水稻品种在湖北出现的一个隐性标志。”一开始有好几个品种,后来逐渐扩散,大家开始争相种植。“东所在的土地塘镇,很多村民都种上了这种抗虫水稻。家住五里界镇汤图村的胡姓农民也告诉中国记者,2004年,他自己种了3亩这样的抗虫水稻。”起初,我不知道种植这种水稻是违法的。种子公司说是政府培育的。”姓胡的农民说。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农民对食用这种水稻非常谨慎。汤图村一位姓胡的农民告诉记者,他家当时种的3亩水稻全部卖给了私人碾米厂或者粮库,邻居卖的剩下的大米用来喂鸡。姓胡的农民吃的是自家的两亩早稻,这是自家的传统水稻。转基因水稻的种子非常昂贵。按照江夏区2005年的种子价格,非转基因水稻种子每斤5元左右,转基因水稻种子每斤至少15元,最高能卖到40多元。”价格很高,像赌博。当时没人知道能不能高产。”一些村民像董一样采取了观望态度。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湖北孝感、咸宁、江夏等地有大规模的转基因水稻种植,2004年至少有950 ~ 1200吨转基因水稻进入湖北市场。2005年销售种子4.7万~ 5.8万斤,种植面积2.35万~ 2.9万亩,将生产转基因水稻11750吨,已从湖北流向广州、中山、顺德、珠海等市。“湖北大规模种植转基因水稻的上述结论,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蔡宏伟的证实。”有些科学家背后有自己的种子公司。他们把产品直接放到自己的公司去卖,利润全是自己的。"在2004年2月20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杂志上,2009年Bt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获得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在接受该杂志采访时说,"在正在进行中国最大规模转基因水稻田间试验的武汉,'一家种子公司获得了转基因水稻的种子,并已开始向当地农民销售,超过65438+。”当时,该杂志称张启发为“中国农业部的科学顾问”。这一高调的发言也让国内外转基因领域的同仁们认为,2006年春天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商业化种植是“极有可能的”。2004年、2005年,湖北省种植的转基因水稻种子流出源头,证据指向华中农业大学。江夏区五里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吴伟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证实:“起初种子是华农发的。今年,华农缺货,所以我们也缺货。“在2009年8月17日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获批半年多后,2010年3月2日,农业部首次就农业转基因技术和生物安全问题答记者问,并表示:“截至目前,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我国进行商业化种植,我国也没有种植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传统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抗虫水稻在外观上没有区别。董告诉《中国》,稻田里的两种水稻很容易区分。前者看起来有点蔫,因为药打得再好,也会被虫子吃掉;后者都是又青又直,“因为虫子不吃。”“产量不高。都说不需要吃药,但是苗龄还是要吃药的。一位姓胡的农民告诉中国记者,转基因水稻种子只能抵抗螟虫,而不能抵抗其他昆虫。螟虫吃核和芽,稻飞虱吃稻草。”现在稻飞虱比螟虫更无情。如果他们从下往上吃,就要把他们打成箱子,一个一个的,就像和非典病人隔离一样。“2007年和2008年,江夏区有很多村子,大面积的田地被稻飞虱吃掉,没有庄稼收成。董一直纳闷,虫子怎么比以前差了这么多。”在过去,昆虫相对容易死亡。原来早稻不用喷,晚稻喷一两次就可以了。现在早稻喷两遍晚稻喷五遍都很难杀虫。“同时,他也担心,即使施了农药,螟虫还是螟虫,稻飞虱还是稻飞虱。”这种高科技的种子会不会让昆虫更加害怕药物,变成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他朴素的思想里,这么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种子在发展,虫子在发展。董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他所担心的问题在中国种植转基因棉花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2009年,江苏省棉花之乡盐城大丰市种植转基因抗虫棉8年后,抗棉铃虫基因仍在发挥作用,但原本危害棉铃虫的“盲蝽蚧、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小吸类害虫集中爆发,用量不减反增。根据英国科学与社会研究所(“伊斯兰国”)“伊斯兰国”)2010 18的报告,从1996到2008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美国农业杀虫剂的应用增加了3.83亿磅。自2006年以来,玉米、大豆和棉花三种主要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农药需求持续上升,并已大大超过天然作物的农药需求。报告转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判断: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初始阶段,它们确实能抵御害虫和杂草;但是,自然规律的力量大于人类。经过漫长的时间和生态平衡,害虫有了“抗体”适应性,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因此,农作物对农药的需求持续增加,甚至更多。”这就是犯了一个错误,然后用技术去弥补一个错误。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向中国解释说。在美国,根据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非Bt转基因玉米必须同时套种,数量不得低于整个玉米种植面积的20%。非Bt转基因玉米的种植被称为“昆虫的避难所”(直译:害虫避难所),其目的是给不吃Bt转基因玉米的害虫一些可吃的机会,以免产生新一代能吞食BT转基因玉米的新害虫。事实上,中国的农民最希望的是每亩地收获更多的水稻。汤图村一位姓胡的农民已经种植转基因水稻三年了。他向记者证实,转基因水稻并不是很高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转基因技术可以直接提高产量,一般只能通过抗虫和抗病来间接提高产量。”试验田和老百姓的田差别很大,单位面积产量很难达到。”蒋高明说道。他认为中国的优势是农民多,可以精耕细作。转基因的优势是大规模生产,人做的工作(除草和虫害防治)让作物自己做,但这是有代价的。”代价是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