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的马自达的自我修养

“所谓偏执,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句话出自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罗夫的自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纵观世界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史,往往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偏执”的影子。

为了一个零件跑了几百家工厂;为了一张设计图奋战几十个晚上;为一个技术想法召开数百次会议。

在普通人看来,这简直是“无可救药”。

每个人成功的过程都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具备成功所需的素质。

坚持、决心、勤奋和不知疲倦......

这在崇尚“中庸之道”的中国人看来,真是不可思议。

为什么这些企业家如此偏执?偏执之后他们能得到什么?

埃德加·沙恩在组织心理学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说,企业对外部环境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合规,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我就供应什么;另一个是改变。我不是表面上跟着业务需求走的。

前者是市场上的同类企业,后者往往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经久不衰的企业,也就是埃德加·沙所说的“普罗米修斯式的技术型企业”。

过去,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拥有火种,获得温暖和光明,不惜盗取圣火,得罪宙斯,日复一日忍受着天气和高加索山上的秃鹰啄食。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这么做?归根结底,是他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而很多技术型企业恰恰承担了那种正义感和使命感。

普罗米修斯渴望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推动人类前进。技术型企业则不太在乎能赚多少钱。相反,他们总是带着一点理想主义,总是想着自己能不能改变世界,能不能真正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而且,他们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环境的,而不是被环境塑造的。“我不该跟随这个世界。如果我跟随这个世界,我的生命将毫无意义,我将成为一个奴隶。”

就像索尼,它的使命是改变世界对日本产品的态度,用科技造福人类;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把“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马自达在汽车圈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倡导者。它以技术和偏执著称,也喜欢与世界背道而驰。

外摆线发动机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偏执狂,就不会有今天的马自达。

马自达的前身是成立于1920的东洋工业公司。直到1931,马自达才开始生产三轮卡车,正式涉足汽车制造业。

1960年,日本政府出台政策,决定将10车企合并为三家车企。没有核心技术的马自达将面临收购危机;另一方面,转子发动机因为体积小,马力大,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马自达试图将其作为核心技术,但其价格昂贵。

一方面被收购,一方面投入巨资研发转子发动机。只有这两条路可以通往马自达。

马自达不想被收购,所以它在绝望中选择了购买转子发动机技术的道路。

但是,即使我们购买了转子发动机,避免了被收购的风险,马自达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为了获得宝贵的经验,马自达必须与转子发动机的所有者NSU签订专利“不平等条约”,并支付高达2.8亿日元的合同费用。

另一方面,尽管转子发动机的优点很明显,但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使用一段时间后,气缸内会出现磨损痕迹,耐用寿命只有十个小时。

马自达几乎全力以赴去解决这个问题。它在内部设立了“旋翼研究部”,任命山本健一带领46名工程师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这47人也被称为“旋翼47壮士”。

然后,在日本碳素公司的帮助下,马自达用铝和碳的复合材料制造了“Apex”。“密封”解决了转子发动机内壁的磨损问题,转子发动机技术取得了突破

1967年5月30日第一款采用转子发动机的跑车Cosmo?运动是可以的。

从此,马自达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量产转子发动机的汽车公司,并被载入史册。

凤凰不朽之鸟计划

65438-0967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基于此,马自达决心推出第二款车型福美来?扶轮?Coupe,并将其定位为进军海外市场的全球战略车型。

然而,由于排放问题,马自达在首先进入美国市场的道路上碰壁了。

转子发动机排放中的氮氧化合物?少(氮氧化物)排放,HC?(碳氢化合物)排放量比较大,不符合美国当时的排放限制政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自达采用了“热反应器”模式,向HC中加入空气,使其再次燃烧,从而使HC的排放量大大减少。

1973年,转子发动机通过了美国环保局的麝香测试。这也意味着马自达可以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排放问题解决后,第二年马自达迎来了世界上第一次石油危机,高油耗的转子发动机面对这样的局面非常不利。

当所有人都以为马自达要放弃的时候,马自达坚持“转子发动机的生存是对社会的责任,是对客户的信誉问题”,并在同年确定了“凤凰?不死鸟项目旨在提高燃油消耗率。

马自达采纳了一名技术人员的建议,利用热反应器散发的热量再次加热空气,成功地将油耗率提高了30%。加上之前研发过程中取得的成果,马自达最终取得了油耗提升50%的成绩。

1978年,马自达推出了Savanna,这是一款致力于转子发动机的量产跑车。RX-7将旋转发动机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稀树草原?RX-7多次在世界拉力赛、锦标赛、耐力赛中取得好成绩。哪个在北美?代托纳?24小时汽车耐力赛?GTU?在水平赛中获得冠军。

此后,搭载四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787B成功获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综合冠军。也是勒芒历史上第一辆也是唯一一辆获得冠军的日本赛车。

从来没有一家车企如此痴迷于技术的研发。在那个年代,虽然转子发动机很先进,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外界并不重视。然而,正是因为马自达的偏执和沉迷,转子发动机才能被大量生产,并在许多比赛中取得成绩。

创驰蓝天科技

对于马自达来说,旋翼发动机的研发是形势所迫,而创驰蓝天科技则完全是自我坚持。

2010,马自达宣布了创造蓝天的计划。简而言之,它推出了压缩比为14:1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在涡轮增压技术开始盛行的时期,马自达选择了与市场背道而驰。这很像20世纪60年代的马自达。即使大家都不看好转子发动机,但还是坚定的选择了它。

当时发动机的压缩比一般在10:1-11:1之间,马自达直接宣布压缩比要达到14: 1。

即使在2020年的今天,也很少有车企能做到这个比例,更别说10年前了。但是马自达喜欢挑战不可能。

这种坚持在任何时候都是有价值的,这也是它能在多家车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超高的压缩比意味着燃烧效率的提高,排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马自达也不会再因为排放问题而被拒绝。

2011年,创驰蓝天科技第一代引擎诞生,进入2011年度十佳引擎榜单。加上全新的“灵魂运动”设计语言,马自达的汽车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五年后,更多的车企将发动机技术从自然吸气改为涡轮增压,而马自达仍然坚持自然吸气,并决定开发第二代技术。

第二代创驰蓝天发动机命名为“SKYACTIV-X”,融合了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优点,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点火模式,由火花塞点火控制的压缩点火命名为“SPCCI”。

简而言之,创驰蓝天科技第二代拥有汽油机的动力一致性和耐久性,柴油机的经济性和低扭矩,动力输出比一代更加平顺稳定。

今天,马自达再次与世界背道而驰。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车企纷纷将6缸机改为4缸机,甚至将4缸机改为3缸机,试图迎合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然而,马自达仍然很有个性。近日宣布将推出全新的直列六缸发动机,搭载在下一代全新的前后驱马自达6上。

偏执,一如既往

写在最后

当人们被主流价值观推着向前走,迷失自我,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时候,马自达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别人说你偏执没关系。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所说: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盲从教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有勇气听从你的直觉和内心。他们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但不是所有的偏执狂都能成功。只有找准方向,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毕竟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那么,妄想症有错吗?当然不是。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